我司是做銀行設備的,公司每年出來的業績報告是:公司規模是全球第六大,中國第一大,至于是否有水份不得而知。之所以提起規模的原因是因為公司現在出貨量也不算少,就因為不算少,如果有批量的質量問題,處理起來也夠嗆。
$ Y y6 \8 _; c! L0 [
7 h8 G9 }$ b0 H$ H% F那么問題就來了,我們公司把所有加工都外發,產線只有組裝,檢驗,包裝出貨。加工都發到珠三角若干個公司加工。設備的機柜很多都是冷板加噴粉處理。在2015年的年底,在產線組裝一批要發國外的設備里發現有一個批次的機柜一些地方有噴粉起皮,就是附著力不是很好,用指甲用力一刮就會掉的那種,發生這樣事情絕對不是個小事,因為之前一直對這方面有要求的,在室內三年不生銹的,公司對這些影響到門面問題的容忍度為零的,所以當時就一大堆質量的,工藝的,計劃的,設計的到現場,當然少不了風風火火地趕過來的供應商。
0 I$ T7 p. \8 l) R1 _
) _1 }) d% \/ r" X
# g: N7 l. d+ }當時供應商給出的理由是噴粉烘烤不良,處理結果是哪個零件有起皮的就馬上換。當時我在場問供應商的加工工藝過程是,先鈑金加工再磷化再噴粉,因為我之前一直是干機加(車,銑),對鈑金加工和表面處理不是很在行,質疑發言也不多。也沒有多少資本與供應商理論,當然我司干質量那幫家伙估計肚子里也沒多少東西,要不然不會這么輕易亂聽人家忽悠。我當時把起皮的地方用指甲一刮,看到里面的冷板基材,露出來的基材,就是像從市場剛買回來的冷軋板表面狀態。剛才供應商說不是要磷化的嗎?從我的理解是磷化是需要先脫脂或酸洗后再放到另一個藥水池里磷化的吧,經過這么一系列動作,生成一層鈍化膜什么的,鈑金表面肯定有變化,這種變化起碼能用肉眼看得出來的吧,我發現有些異樣,但我沒有表露出來,因為來這家公司以前都是天天對著加工中心,數控車床,自動車床,冷鐓打頭,蠟模鑄造之類的東西,說真的對鈑金心里沒底。那天供應商承諾了一堆廢話后然后回去了。2 g B! W9 W$ R7 k" v, p- e g
/ ?7 k, O" I( t5 Y
" T% _8 Q3 z" m 后來更換有問題的零件后就出貨了,公司在這事上也沒有對供應商怎么樣,畢竟已經合作了十多年了,這供應商暫時是主力供應商。到了春節前后,公司下面的負責設備服務的子公司總結反饋說近年來陸續發現有網點的設備有掉漆生銹現像,客戶報怨很大。公司馬上要人到各個網點更換有問題的零件,這一換就牽扯得大,首先得求銀行停下來維護,國外的客戶也不少,所出費用挺嚇人的。接著組織集中到倉庫里的設備排查,一隊人馬到倉庫里把兩千臺庫存機掀掉來查看,場面蔚為壯觀,發現已入庫的機器生銹也真不少,達五六百臺。公司要求一跟蹤追查,幾乎都是前期那個主力供應商做的機柜。公司要求把發國外的設備所有外觀鈑金都換,現在沒看到生銹的也得換,發國內的只要生銹的都換。這下子那供應商就坐不住了,不說再次加工這些零件的費用,換這些零件的人工都夠嗆,很多設備都需把外殼拆來更換,那就等于把機芯、模塊和蜘蛛網一樣的線纜都拆了重裝再調試。所有的這些廠內,國內,國外的整改費用肯定是供應商來背的,這還不包括因負面影響到公司的另外處罰金。我想那個供應商的老板對下面負責鈑金表面處理的那堆人起了殺人滅口的心都有。
5 ~9 b {& V- C2 S8 V, l8 u3 l3 `, y& b6 u; l' j1 H
6 w& n( G2 V( G2 A% A, f0 X, s
這家供應商在珠三角帶做鈑金多多少少也有些知名度,而且它一直供華為的機柜,真不知道他們內部是怎么搞的。在華為的資源池里的朋友都知道,華為對三防問題的處罰起來絕不手軟的,如果它的供華為的產品也出問題了那它被罰得更慘。
L u; N: U# G* A
% A# E" D% X2 O& a4 h 現在我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冷板在做磷化前后能否用肉眼分別出來?磷化后鈑金表面應該有變化的吧?像這樣的在噴粉后一個月左右就起皮應該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