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迷茫的維修 于 2016-6-7 12:46 編輯
0 D' H+ L$ k$ n6 `: f
+ {1 j* O9 {: h# L又是一年高考時,總想寫點東西來排解一下心中的不快。
9 R+ L, N g& ?% U今明兩晚,不知道又是多少考生的不眠之夜,回想起自己那已逝去的高中生活,記憶中只剩下兩種液體,一是淚水,一是汗水。, ^" { V3 y) m7 b5 Q
有大學經歷的人,都會覺得高中生活比較充實,有意義。你們可曾想過,在那所謂的充實下面,隱藏著莫大的危機。那時的我們比較單純幼稚聽話,老師讓我們怎么學,學什么嗎,我們只會不假思索的聽命。我們何嘗想過,這些東西,究竟有什么用呢?我們就象一臺做題的機器,不知道為什么去做題,更不知道有什么用?只知道拿高分考大學。雖然覺得讀大學有點空虛無聊,但是這種空虛和無聊是根植在現實的土壤里面的,總比高中那種建立在理想環境下的空中樓閣要好上百倍千倍。3 ?6 I B$ ^) n& \$ p( j6 h
高三一年,看了好些考上清華北大的狀元們寫給學弟學妹們的勵志文章,他們有好多共同的體會:不知道讀這大學有什么用,但是不后悔高中那拼搏奮斗的歲月。其中有一句話,三年了,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假如你愛一個人,就讓他上北大,因為那是天堂。假如你恨一個人,就讓他讀北大,因為那地獄。當時,站在一個高中生的角度,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還是不理解,現在站在一個大學生的角度,終于醒悟了。
/ d3 J+ z3 p1 G; S8 ?- H5 c突然想到一個故事,一名記者去西部采訪一位牧羊老人的孫子。問他你為什么要放羊,他說賺錢。問他你為什么要賺錢,他說娶老婆。問他你為什么要娶老婆,他說生兒子。問他你想讓你兒子以后干什么,放羊。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要好好學習,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再找個好老婆。我們究竟和那放羊的孫子有什么差別呢?
- V& ~& m+ J# Z9 O4 g& y用李開復老師的話,所謂好的教育,就是當把我們所學的東西都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可是我們的教育呢?大學和高中差不多,都是填鴨式的。只是高中的時候我們在不知道不明白的情況下不得不那樣做,而現在我們可以在知道明白的情況下有選擇的去做。2 I- H( | z. i; C- K/ u/ m5 O
大學四年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但是我們不能夠只去做儲備知識地容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知識只有轉變為價值,才能夠被大家所承認。不要去希望通過知識的擁有或學歷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應該更**一點,用財富,用你所創造的金錢來表現你的能力。
5 s3 E8 o' O3 E8 s0 n+ X說實話,我最大的極限就是把本科四年讀完,讓我考研考博與其說讓我自殺有有什么區別?1 [1 I) c" Q! m. z2 r
經歷這場考試,可能有的人會讀名校,有的人會讀普通本科,有的人會讀專科,更有甚者去讀自考。請你記住:一場考試決定不了一個人的一生,但你們不要選擇被他決定。
1 d& d( U/ v9 @+ f/ s那些象我一樣只能讀三流大學的考生,請你記住:你和那些讀名校的學生是平等的,但你必須比他們多付出兩倍,才能和他們平等。你必須多付出四倍才能超過他們。; K$ a8 a0 o0 V) L
假如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讀大學,因為那是天堂。
+ {' g! Z3 ?! E# d0 T假如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讀大學,因為那是地獄。9 S5 \- `8 u" `2 h8 \
/ b' g# n, p& V. _6 I) |
: {5 B4 i! I' b: e1 K
這是我08年讀大二的時候寫的,當時剛過了大一的新鮮感,課又不多,天天無所事事,感覺很迷茫很空虛,現在想想,當年多么的
3 b- v0 j9 ~' t, h: ^4 v, a煞筆,美國大學生都在徹夜苦讀,而我卻在浪費青春
9 y$ v" V0 `# ]$ W
. f) }, j, A1 M/ N8 \) u' V是誰打擾我那當年美麗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