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 ffice" />
( C0 b* b# F" Q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世界上沒有‘萬事通’這一物種,有人說,他懂機械、懂電子、還懂好多東西,我挺佩服的,因為我懂的東西比較少。
) _( d( U; c1 O人這一輩子到底要學多少東西?這在各國有不同的答案。在前蘇聯(lián)的時候,政府需要你的專業(yè)知識盡可能地窄,越窄越好。搞火箭設計的技術人員的專業(yè)尤其窄,設計粉末泵的家伙,你不可以知道燃燒室是怎么設計的,因為一旦你投敵了,對國家造成的損失要盡可能的小,是阿,任何人都有投敵的嫌疑。 * L( c/ H9 V/ T; @6 I
而在美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需要你知道的東西盡可能多。在一個作機械工程設計的公司里,你比別人知道地都多,你就可以作一名副總裁,無論什么事情都和你一個人談,效率特別高,其他的人都為你跑腿,你只需要向老板負責,當然,老板付你很高的薪水,也很尊重你。
) {; @" c" b' }& F2 S世界上最早的立車、水壓機、深孔鉆、包括16吋以上的艦炮,幾乎都是一兩個人的作品,這幾個人懂材料、懂加工、懂流體和空氣動力的知識,幾乎無所不能。因為某一件產(chǎn)品,可以發(fā)明一個新的加工機,水壓機就是一個例子。當然也只有在那樣的社會,也才有那樣的人。 l e9 B- x+ w' I* w
日、德是兩個以精密專業(yè)化而著稱的世界強國,他們的模式完全不同于蘇、美,你的大型泵站使用了德國的柴油機,德國工程師會替你向甲方作各種工藝技術說明,什么條件下,功率曲線什么樣,比你說得還明白,你不得不佩服。 0 V8 X- \1 N! Z$ z. y; U- G
但正是這種精密專業(yè)化,注定這兩個國家不會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
8 O$ H# E0 i! P |6 I) v3 D" q- |我國早年有工業(yè)化以后,先是很短一個時期的英式風格,隨后就是美式風格,假如不是美式風格,詹天佑也修不成京--張線。因為在該線路上所有的東西由詹氏一人作主,從規(guī)劃、勘探、到機車的選型和驅(qū)動的方式都由詹海歸一人說了算,并且全都說對了。英國人不得不佩服,但他們私下里佩服的是詹海歸的yale風格。這種風格在中國曾持續(xù)了幾十年的時間。 2 [2 d5 G1 [6 R! E, U+ }- c
接下來的漫長歲月中,我們一直是蘇式風格,窄專業(yè),多專業(yè)協(xié)調(diào)的風格,這種風格一直持續(xù)到90年代中后期。
1 M( S. E1 r9 e7 Z那時,作一個項目,先期的項目組就得有十個人,由工藝、設備、電氣、自動化、液壓、水系統(tǒng)、土建、環(huán)保等,每次開會時,會議室要是小點都坐不下。人們常說‘人浮于事’,只要你在項目組里,才知道不是‘人浮于事’,缺了那個專業(yè),項目根本無法進行,無論項目有多小。
3 y' q& U: i0 d2 R8 ^* f8 j: ?# h95--95年以后,我們又在明顯地回歸美國模式,這是由于競爭加劇和生活所迫造成的,大型的設計單位被分成小塊承包了,你再沒有能力調(diào)動眾多專業(yè)為你的一個項目服務了。懂得知識面廣的人在競爭中逐漸占了上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促使他們跳出原來的專業(yè),走向更廣闊的領域。
3 Q' w D5 {0 r1 p, D! o今天,再談一個100萬噸的鋼廠,只需要一個人就夠了,從廠址選擇的氣象條件到樁基礎和廠房柱的布置形式,從工藝、設備的選擇到廢水、廢氣的處理,再到變電設備、線路和高、低壓室的布置,都可以由一個人說,只是說地時間長一些罷了。原來窄專業(yè)的人開始失業(yè),形成了新的貧富不均現(xiàn)象。 / d4 o, C5 A) ?( d
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變革的驅(qū)動,促使一部分人學的東西越來越多,這些東西又被轉(zhuǎn)化成財富,而另一些原來專業(yè)很窄的人,由于沒有用武之地,原來的知識結構都在逐步的退化,這是一種社會的分化。 + i0 ~6 C+ o8 N1 o2 `+ G9 G* C
說回到開始的話題,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里,到底學多少東西才可以湊合著生活,說實話,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個掃地的家伙,但我佩服有知識的人,希望他們都幸福、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