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后,人們一直在尋找著“第五大發明”,這一殊榮在1993年被授予了一個叫王洪成的人所“發明”的“水變油”,這一所謂“發明”如今已被廣泛認為是騙局,然而在當時“水變油”在中國卻是造成了舉國震動。: g7 Q0 k/ U1 m* z+ |: R
最近,圍繞著量子衛星“墨子號”,出現了一些爭論。支持者認為此舉“震動世界”,反對者則嘲笑其或許又是一次“水變油”騙局。量子衛星的事情很高深,非專業學者不能窺其堂奧,本文無力涉及。惟“水變油”這場20年前舉國震動的科學鬧劇,似尚有略作回顧的價值。 一、《經濟日報》大贊“水變油”,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自“四大發明”之說普及后,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第五大發明”。有人說是“漢字”,有人說是“針灸”,有人說是“陶瓷”,有人說是“雜交水稻”……但在1993年,這項殊榮屬于王洪成和他的“水變油”——據王本人介紹,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制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于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 該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熱烈稱贊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王洪成的發明對奔小康的中國意味著什么?對被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所困擾的整個人類意味著什么?有專家說‘無論用什么溢美之詞都不過分’,而其中情緒較冷靜的人的聲音,則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了。”并質問國人:“為什么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傳入使用?為什么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廣大讀者也許能提出十萬個‘為什么’。”“晚一天開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 在《經濟日報》之前,“關于王洪成駭世驚俗的發明,大到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到哈爾濱日報、大連晚報,已有不下十幾家新聞單位進行過或多或少的報道。”其中,無疑以《人民日報》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力為最大。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文贊揚王洪成:“哈爾濱科學技術開發中心工程師、青年發明家王洪成近幾年獲得5項國家專利。他發明的膨化燃料等技術,已被應用到汽車運輸等行業,經測定,節油率為44.84%,節能效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92年12月13日,更是在第1版刊文高度肯定王洪成的“油變水”技術:“一種高效廉價的水基膨化燃料最近由國防科工委高級研究員王洪成研制成功。10毫升這種膨化藥劑加一噸水經40秒種反應后,就可變成一種新型高效燃料,經鑒定,其熱值可達16,410大卡。” 王洪成多次當著各級領導、媒體記者現場表演“水變油”,是其騙局得售的核心。2009年,原國家體委主任、少將伍紹祖,還曾如此回憶道:“水轉化為油的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親自去了王洪成那里三次,非常仔細地看了。我自己拿個大瓶子接了自來水,喝了一口,然后一直拿著這個瓶子,讓人往里面放了一滴催化劑,最后全部變成了油,全部燒掉了。這些都是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也許這里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科學領域。”⑤其實,伍紹祖所見到的現象,據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介紹,至少有四種“小戲法”可以實現。 80年代,王洪成曾兩次進入“秦城監獄”。一種說法是:1984年某中央領導看了他的現場表演后,責成有關部門將事情搞清楚,王被請到北京,交由國家安全部看管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王的調包手法敗露,被送入監獄。1985年出獄后返回哈爾濱,不思悔改,繼續行騙,“哈爾濱市公安局的某些領導,甚至黑龍江省的某主要領導也相信了他的發明,同他合作”,1987年10月,王因行騙再次被關進秦城監獄。另一種說法是:1986年某中央首長出訪朝鮮,順路視察黑龍江,得到關于王的匯報,遂指示將其送往北京進行科學鑒定。王到京后,先是以“讓我交出配方,至少要給我一個部長當當”為由,回避鑒定;后實在回避不了(承諾若配方屬實即成立第二能源部讓他當部長),王只得溜回了哈爾濱;北京方面又將其再接回北京,安置在秦城監獄做實驗,以防脫逃;王實驗中的調包計,因監獄的攝像頭而暴露。考慮到國家計委某領導在1987年前后曾撥發給王60萬元實驗經費及一輛豪華皇冠汽車,并答應為王專門成立國家新能源開發局,繞過正規的專利實審破例為其發放專利證書(王只愿表演不肯實驗),作為王交出配方的補償;且王秦城監獄所呆時間很短,秦城監獄亦非普通詐騙犯短期服刑之地,第二種說法或許更為可信。 80年代兩次進京“鑒定”失敗,王洪成的騙局卻仍能繼續擴張影響力,與學術界的推波助瀾也有極大關系。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曾組織過一個水變油的鑒定會,該校校長和黨委書記先后兩次給中央領導寫信,堅稱水變油是可信的。大慶石油化工設計院也是王洪成的堅定支持者,該院不但組織了8位專家簽字寄報告給中央和國務院,為“水變油”的真實性背書,還于1985年與王洪成合作成立“慶濱公司”。 要識破王的把戲很難嗎?其實也不難,甚至不需要化學知識,而只需要一點基本常識。如1992年時任勞動部部長阮崇武給國務院某領導的報告所言: “王洪成以水代油的事,早在1985年冬天我到公安部工作時,受××同志委托去看了他的‘表演’,當時我就明確表示:只要他真正投產,哪怕是小批量的,也就用不著誰去批準,賺錢就是了,什么問題都將不存在。但多少年來,他只是到處跑,請名人看‘表演’,住在賓館、白吃白喝,當時并非強迫他交出藥方,我也曾幫助他申請專利,以便保護,但他假裝受傷,不肯去做科學的檢驗。他的‘表演’疑點甚多,也引起不少爭議,后來柳隨年同志曾作過不少努力,但成效不大。對這件事,我覺得不必大動干戈,也不必非要領導批示,只要他開始小批量投產,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但我估計他是不肯的。他仍會到處造奧論,找名人‘表演’騙吃騙喝混下去。 1995年,王洪成的騙局終于走到了盡頭。該年春,41位科技界的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議案,要求:1、由國務院委托成立調查組,“在全國范圍內調查共有多少地區‘開發’‘水變油’項目、投資建立‘水變油’廠?現狀如何?”2、各地方部門須配合調查,“此項調查應包括用‘肥皂類物質’制作的水油乳狀液(‘膨化燃料’)的生產使用情況,特別要由專業管理部門檢驗此類‘燃料’對引擎等機件的腐蝕情況及其嚴重后果。”7月,中國化學會發布聲明,強調“中國化學會從未組織任何人代表本會或分支機構支持和參與‘水變油’的測試、考察與見證”,“今后,中國化學會的成員不得以本會或分支機構的名義支持‘水可以變成油’或類似的所謂‘聲明’,也不宜用成員的名義支持此類活動。否則,責任自負”。 王隨后以“經濟詐騙”的罪名被逮捕。具體犯罪問題,被交由黑龍江省公安廳和哈爾濱市公安局偵辦。“根據公安部通報的情況,已有十幾個省上百家單位上當受騙,調查工作量將會十分浩大。加之王洪成在經濟活動中以合法的身份出現,得到了許多地方單位領導的支持;……案情十分復雜。”最后的偵查僅“從中選出三件王洪成犯罪比較明顯的線索作為主攻方向”。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所謂的“中國第五大發明”,至此終于結束了其長達十余年的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