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在建筑、機械、電子等行業的運用日趨成熟,并帶來了革新性的變化,但在鐵路行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寶蘭客專石鼓山高風險隧道工程中,以達索系統為技術支持,研究了BIM技術應用于鐵路隧道設計階段中的技術路線。實踐表明,BIM技術的應用促使隧道設計由傳統的2D向3D轉變,由粗放向精細轉型,提升了傳統設計的精細度,實現了設計成果的方案優化,為解決后期各階段信息斷鏈、碰撞檢驗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推進,鐵路隧道工程已開始向低碳、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將BIM技術應用于鐵路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是必然趨勢。 國內建筑領域也有著不少的BIM應用案例,如“鳥巢”、上海中心、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在石鼓山隧道項目中,基于達索平臺提出了一整套BIM技術在鐵路隧道工程設計階段中應用的解決方案,實現了鐵路隧道工程BIM技術的應用。 石鼓山隧道位于寶雞市渭濱區渭河南岸的石鼓鎮楊家山的黃土殘塬區,起訖里程DK639+430~DK643+760,全長4330m,為雙線隧道。隧道所處區域地表高程在624~766m,埋深范圍在3~133m,地表多為耕地,植被較為濃密。根據隧址區地形、地質情況,綜合考慮施工方法、工藝、工期等方面因素,采用2座斜井輔助施工。隧道下穿3條河,所處地質環境復雜,圍巖條件極差,是寶蘭線高風險隧道之一。 技術路線。BIM技術的應用需要若干軟件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所以要求BIM模型在各軟件之間的數據交換具備無損、便捷和快速等特點,故建議選取同系列軟件或兼容性較好的不同系列軟件。本工程在考慮了軟件建模能力、隧道專業需求、各階段用戶需求等方面因素之后,選擇了達索平臺作為鐵路隧道工程BIM技術應用的技術支持。 三維地質建模。首先根據地形數據利用CATIA的Mesh面生成功能制作精細的三維地形模型,然后結合石鼓山隧道地質調繪資料及已有的縱橫斷面構建地層面,最后結合草圖繪制功能拉伸出地質包絡體,利用建立好的地表面、地層面剖切拉伸體生成地質體。
1.jpg (15.27 KB, 下載次數: 152)
下載附件
2016-9-23 21:08 上傳
三維隧道建模。鐵路隧道三維建模工作主要包括骨架繼承、參數設置、草圖繪制和模型建立這幾方面。 1)骨架繼承。在建立了三維地質模型、三維線路模型的基礎上,隧道專業根據地質、斷面、工法等因素將三維線路繼承并截取,得到隧道專業的二級骨架
3.jpg (17.3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16-9-23 21:08 上傳
2)草圖繪制。結合建模需求,根據鐵路隧道凈空、限界、時速等要求,利用CATIA零件設計模塊的草圖設計功能繪制相應輪廓草圖
7.jpg (18.43 KB, 下載次數: 157)
下載附件
2016-9-23 21:08 上傳
3)模型建立。在繪制出參數化草圖的基礎上利用CATIA的拉伸、多截面、偏移以及知識工程陣列等功能生成各類三維實體
8.jpg (21.66 KB, 下載次數: 159)
下載附件
2016-9-23 21:08 上傳
信息附加。信息是BIM模型的靈魂,脫離了信息的三維模型不能稱之為BIM模型,附加的信息主要包括幾何信息和非幾何屬性。石鼓山隧道中用到的附加信息的手段主要包括屬性附加、描述附加、參數設置、外部鏈接和數據庫存儲。 工程量計算。石鼓山隧道利用CATIA的參數計算功能與工程制圖模塊實現了二維工程量統計,如圖8所示。同時,還利用CATIA的三維測量功能實現了洞口段的三維工程量統計
9.jpg (18.49 KB, 下載次數: 133)
下載附件
2016-9-23 21:09 上傳
二維出圖。在石鼓山隧道工程中,利用CATIA的參數關聯、圖線繪制、尺寸投影與標注等功能,實現了三維模型與二維工程圖的聯動與輸出 依托于寶蘭客專石鼓山隧道工程,基于達索平臺探索了BIM技術在鐵路隧道設計階段中應用的解決方案。將三維可視化建模、信息融入等BIM技術成功運用于設計階段,促使隧道設計由傳統的2D向3D轉變,由粗放向精細轉型,提升了傳統設計的精細度,實現了設計成果的方案優化,為解決后期各階段信息斷鏈、碰撞檢驗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