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日表示,直到目前為止外貿進口、出口仍然還是負增長。商務部已清醒的認識到,現在還不是松懈的時候,面臨的困難也不是短期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還在增多,外貿下行壓力還是很大,今年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與此同時呢國家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供給側改革,看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看出點什么來! 改開以前我們國家是計劃經濟,國家能提供給民眾的產品和消費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很多商品是定量供給、憑票供應。需求只能按照供給來。
改開后我們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我們就像要飯的進了大超市,琳瑯滿目的好東西我們都想要,但是我們沒錢,沒外匯,買不起。那怎么辦?先把我們家里人家能看上的東西都拿出來換外匯。最開始是賣石油、煤炭、礦產、農牧產品等,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那也沒辦法。然后是血汗工廠,生產低端制造加工產品換外匯。
我們一步一步流血流汗流淚走到今天,我們擠垮了全球大都數中低端制造業,歐美和其它很多國家對我們的產品形成了依賴。但同時,我們也對他們的需求市場產生了依賴。現在,美歐都沒錢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大大降低,但是我們的供應能力沒有下降。生產供應能力的轉變永遠落后于需求市場的轉變。就像原來歐美需要我們100單位產品,我們供應100.現在他們的需求下降為50,但是我們的機器和工人等,還有運輸物流等等,都還是100單位的供應能力。這樣就有500單位的供給多了出來。如果我們不主動調整,大家都會拼到最后全行業虧損、崩潰。這是一個方面,就是歐美的購買力大大下降,造成供應端總量過剩。
那么很自然的,我們就會想到,美歐需求下降了,我們往其它國家賣、往國內賣。但是,歐美原來都是大爺,大爺們的消費需求和普通老百姓的消費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形成了結構性的矛盾,富裕出來的供給能力與新的目標市場的需求內容不匹配。我們就拿立新起重舉個例子,他們出口的產品都是按客戶的要求改進型的,主令控制器,聯動控制臺,電阻器大部分產品都是客戶定制的,如今外部市場不景氣,為了不浪費這條生產線你拿這些改進型的產品在國內銷售,那肯定是不行的,國內外客戶的需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你不改變你的供給,從而提供與變化了的市場需求相一致的內容,那企業就很難生存。不想當螞蟻的搖桿不是一臺好起重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中國人原來總體是屬于賣苦力的,現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大爺消費行列。這個真不是歌功頌德,哪個大大小小的旅游景區,節假日周末你去看看,都是人滿為患。停車難就更不用說了,很多鄉下都不太好停車了。當然,中國很大,還有一些窮人窮地方,我們要看的是總體的變化和進步以及趨勢。
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是長期趨勢。這個長期趨勢是:歐美越來越窮;中國越來越富;第三世界的需求會增長提高,如果我們培育適當,很可能會成為我們經來的主要出口市場。
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供給隨著需求和潛在需求的變化而及時變化。由于這次全球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是巨大、深刻和歷史性的,是滄海桑田式的,必然是長期的。因此,我們的供給側改革也必然是長期的,不能及時順應這種歷史性大趨勢變化的企業必然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