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開始創業的時候是做校園網,自己編軟件賣,后來代理軟件,當然主要的是賣電腦給學校并幫他們組網。前后有好幾年時間,幾乎每周必去中關村,那個海龍大廈太熟悉了,吃飯喝咖啡不知道多少次,里面那么多柜臺和格子間,很多小老板都認識了。為我裝電腦的那些年輕人,有幾個都是非常熟悉的,有的結婚還邀請我了,F在京東的老板劉強東,其實當時好像也就是中關村炒貨的一個小老板。( @! `; }8 M# r( ?0 C
9 D n' g9 S% j9 @. F c( r
回想當年,大概是2002年前后的幾年里,海龍大廈里每天都是人滿為患,打工的都是年輕人,俊男靚女不計其數,神氣得很,工資比其它行業的人肯定高。他們的技術主要是組裝電腦,口語都說攢機子的。
0 `% ~2 _& z% N. N
. i6 a X3 A9 v8 ]攢機子,有沒有技術含量?我認為有。主板、cpu、內存條、硬盤、光驅、電源、風扇、機箱,很多東西,很多廠家的。把各部分組裝起來成為電腦,然后安裝操作系統,各種驅動程序,還有各種應用軟件。外行人看著還是不那么好弄的,當時并沒有幾個消費者能自己裝機,自己安裝windows的人倒是有一些。
6 z; s- U# v) o7 L( s0 S% \: a( M2 n3 M2 h! u2 X8 k
攢電腦的技術含量有多大?肯定不能算很高的技術,不需要多少基礎知識,但應該也不比操作機床簡單,或者不比畫圖工簡單?傊,你是需要學一陣子才能會,才能玩熟的。有的人干這行可能接近10年,有的中途創業了自己開店攢機子。他們現在差不多40歲左右了吧,在中關村收獲的那點工資早就貶值或花光了,而十年光陰沒有獲得任何技術積累,職業生涯必須重新出發。3 M6 F5 e( c& D0 T7 T
, w; p4 a+ {' ~2 `5 W
今天,裝機子這門技術已經不存在了,吃這行的人早已絕跡了。我認識的一個陜西小伙(裝機工),當年打工,后來創業,一直和我有聯系。當年20多歲的時候很神氣,現在已經40了,很慘。店面越來越小,直到沒有。學了一門純熟的裝機手藝,現在一分錢不值,毫無用武之地,連一門近似一點的手藝也沒有。比如干車床的,干了幾年再去學磨床,幾年積累的手藝并沒有廢掉,只是變通一下。但攢電腦的手藝,積累等于零,再也找不到相近的行業和手藝。
. s5 a! D0 A) X1 h+ A0 h( H/ g& D4 r, C) J- d( j9 h- c
自己組裝臺式機,品牌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信息終端這行變化何其快,何其劇烈。當年中關村干硬件的人,后來命運都不好。而美國的intel、AMD,三星內存等大廠商的日子還是一如既往地好過,而處在產業鏈末端的裝機工就被無情地淘汰了。這個裝機工不僅指我那些朋友,而且也包括聯想公司這樣的巨頭。聯想沒什么未來,除了變成投資公司還照樣發財,實業這條路大概已經快到頭了。
' B. A; d i0 }- N& t' }
2 B/ M4 i. k4 R# M3 ]3 I3 z2 N; ^$ s5 _
什么是技術,什么技術可以養活自己一輩子,而且越來越純熟,越來越值錢,過去的積累不會被廢掉。對普通人來說,這真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像100多年前的織布機進來了,手工織布的匠人手藝再好也沒有飯吃。$ N& ~ g- k; Z0 z$ r) U1 h) v
5 `% l3 ~+ ?6 X7 r/ Y7 P& q6 k
- p: I2 ?( @1 w- x做軟件的人,后來命運一般還好。C++,java一直在用,更新是漸進的,技術都是在昨天的基礎上發展的。而且,做軟件的人,腦子里積累了很多邏輯,能學會分析用戶需求,懂得基礎架構,門檻就更高了。. a2 a% S# Q( U
; `2 c ?, t: F5 T) F/ _% j技術不能隨便被廢掉,不能隨便被替代,必須有積累效應。今天的工作不僅是為今天掙口飯吃,而且是為了明天能做得更好,薪水更高。積累,切記。
9 F5 t+ _* g5 y% |
$ k9 c# p. d1 ?: ?) @% R1 {1 V% e, A) ^2 c2 }; s&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