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介紹一位材料學界的單身名師——余永寧教授。他曾說自己把一生獻給了材料科學基礎,材科基就是他夫人。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子沒有不知道余老師的。余永寧教授是一位無黨派人士,1934年出生于香港,1953 年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金相及熱處理專業,由于在校時學習成績的優異而留校任教,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1962 年破格晉升為講師,四年后研究生畢業;先后于1982,1988年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在1997至2001年四年時間擔任北科大材料學院院長。 余老師的貢獻主要在教書育人上,是材料學界不可多得的名師!他出生在香港,獨自一人在大陸求學工作,完全有機會選擇其他的職業生活,但是余老師仍然愿意在大陸從事著清貧寧靜的教師工作。余老師酷愛教學,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學第一線。他致力于專業改革、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把數理化、力學及材料學等多方面的豐富知識融入日常教學,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本科生教育及師資培養做出突出貢獻。
QQ截圖20161111183321.jpg (23.26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2016-11-11 22:31 上傳
眾所周知,建國初期由于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教材體系,我國高等學校的理工科課程幾乎都使用國外教材,處于專業基礎課的核心地位的“金相及熱處理”課程也不例外。為了擁有適合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教材,余老師開始了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教材研究和編著工作。人們常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用功之精深。肯用十五年的功夫去琢磨一部教材的一版, 余老師執著教學、默默耕耘的精神可見一斑。其獨立完成的九五國家重點教材《金屬學原理》,被同行專家譽為 “ 我國迄今為止內容最豐富、系統和深入的金屬學原理教材 ” ,榮獲 2002 年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 T: g- D# t+ _" o& L8 D
余老師從未間斷教學改革,傾注了他全部心血。作為主要參加者,“ 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近半個世紀, 余老師辛勤耕耘在材料專業教育教學領域,受教于他的學生和青年教師計3000 余人。還擔任其他院校教師在北科大的進修培訓工作,這些教師后來大都成為所在學校的教學科研骨干,有的還成為院士。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在全國專業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課中最重要、也是學時數最多的一門課程。自1952年建校以來就開設了此課程,該課程涉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等專業,影響面大。該課程一直受到學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該課程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過學校各方面、特別是在教學一線大批教師的多年辛勤努力工作,使課程教學工作始終處于全國的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教材建設方面,一直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其完成的十五國家規劃教材《材料科學基礎》,是他畢生教學經驗的結晶。該書第二版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名單。這本書被北科材料學子奉為”圣經”,每年的畢業跳蚤市場,你可能可以淘到任何一本專業書,但是這本幾乎沒人會賣。這本書還被稱作是“學院路四大天書之首”(另外三門據說是清華建筑,北大考古,北航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界很多人即使評上了教授,這門課程的知識也未必完全理解,可知它的難度,它是余老師50多年教學經驗的沉淀。
1111.jpg (30.05 KB, 下載次數: 128)
下載附件
2016-11-11 22:32 上傳
《材料科學基礎》第一版、第二版 他一貫講求教學方法。年近古稀之年,仍獨立完成了頗具水準多媒體課件。余永寧老師甚至下大雪都會堅持到教室給學生答疑,可以說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材料教學。余老師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在為人上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經常有學生去他家里暢談,甚至不少畢業的學生由于敬仰他也常去看望他。柯俊院士曾評價余老師:“從余永寧以后就再也沒有讀過那么多書的教授了。” 作為教師,余老師固守著中國知識分子幾千年來的身份:傳道、授業、解惑,固守著教師的精神坐標,淡泊名利,崇德厚學,精益求精,是教師的楷模! , C. L1 Q$ }6 J; Q3 v
來源于材料科學網
6 s& F L/ Q6 i* Z0 t' b6 G%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