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6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一行蒞臨我市調研,并召開“泉州制造2025”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座談會; ▷ 6月20日,由科技部主辦的“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現場會在泉召開; ▷ 泉州經驗分享。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促進我國數控技術的推廣應用與持續創新,推動機械產品的創新應用,2012年,科技部會同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啟動實施了“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示范工程。 作為“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示范地之一,泉州在實施“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示范工程過程中,先行先試,敢于創新突破,生產的數控機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國內外市場,經濟發展正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活力。 6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一行蒞臨我市調研,并召開“泉州制造2025”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座談會。 會上,周濟認真聽取了我市推進泉州制造“21211”工作以及申報“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并與與會相關單位進行交流。希望泉州在智能制造、優質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四大重點領域走在“中國制造2025”前頭,給全國“數控一代”、“智能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工程作示范,在未來發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6月20日,由科技部主辦的“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現場會在泉召開 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部門代表、專家及高校、企業、行業協會代表等將齊聚泉州,就各地在推進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效進行深入交流。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省長于偉國出席會議并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以《一代技術一代產品一代工業》為題發言,就《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與內涵、如何深入推進“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等方面進行解讀。 市委書記鄭新聰在會上就泉州實施“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情況作典型發言。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這次現場會精神,學習兄弟地區的先進經驗,爭創“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推動“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提質擴面,進一步集聚高端研發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加速“數控一代”創新產品專利成果產業化,深化創新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導向,大力推進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眾多大咖云集泉州,論劍“數控一代”。數控一代聯盟多家成員如泉州裝備所、泉州華智能研究院、嘉泰數控、黑金剛等參與本次會議;科創聯十多家會員企業也亮相本次會議,如海天材料、福建鳳竹、匹克集團、九牧廚衛、南方路機、晉工機械等。
! s: f+ A. C( C! i& U! p6 C/ h 泉州作為敢于先行,勇于創新的“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示范地之一,有著獨有的泉州經驗。7 X! v. k7 E: U
1經驗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 泉州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制造基地,制造業產值1.3萬億元。其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紡織鞋服、建材家具、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占六成以上。2013年底,泉州在福建省率先實施“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目前已有1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參與,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的30%,今年可達40%,取得了較大成效!皵悼匾淮贬尫沤洕l展新動能,提效率降成本、提品質強競爭,成為泉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 2經驗二:構建政策體系 在推進“數控一代”示范過程中,泉州注重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全方位政策體系。積極承接國家決策部署和省政府支持泉州“數控一代”10條、發展智能制造9條等文件,市里出臺了加快推進“數控一代”促進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等系列政策,從創新平臺、研發投入、技術改造、市場開拓、金融保障等方面聚焦支持,形成創新合力。兩年多來,累計兌現財政扶持資金18億元,撬動全社會投入850億元。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發揮黨委政府在產學研用合作中的獨特作用,通過專家講座、政策解讀、宣傳推廣等方式,充分調動廣大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參與“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數控化改造升級的重要性,主動找政府、請專家、引人才、買設備,真正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3經驗三:貼近需求研發 堅持以產業需求為引領,面向科技前沿,推進“數控一代”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氣”。抓重點領域技術突破,組織產業龍頭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同承接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區域試點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市級試點示范項目350個,突破多主軸多通道數控機床、柔性制鞋、水暖拋磨等領域數控技術瓶頸,開發數控智能制造新技術、新產品200多項,獲專利3000多項。 企業研發貼近市場需求。嘉泰數控公司研發的小型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填補國內空白,售價僅為進口的三分之一;黑金剛科技自主研發的鞋業智能制造生產線,將原需148人的生產線減少至38人即可的柔性制鞋智能化車間,提高產能降低耗材使用,同時質量標準還得到大幅提高;九牧廚衛自主研發應用的陶瓷智能生產設備擁有100多項專利,生產一個馬桶從原來的24小時縮減到20分鐘,產品合格率由70%提到96%,智能馬桶技術不輸國外,且更適應國內衛浴使用環境;百宏聚纖結合紡織產業發展需求,打造化纖智能生產工廠,建設自動化紡絲生產線、全自動包裝系統、全自動立體倉庫等,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減少用工1000人,并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 在大數據時代,積極與“互聯網+”銜接。把裝備制造產業與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相結合,推動遠程診斷監測、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型制造業創新發展。比如,海天科技公司基于網絡協同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打造紡織服裝時尚夢工廠,設有六大平臺,構建起快速響應的供應鏈體系,實現按需生產。 4經驗四:突破推廣應用 實施“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關鍵是要讓數控化、自動化裝備真正走進企業、進入車間,企業真正享受到“機器換工”紅利。去年,全市組織“三個一千”推廣計劃,即一千臺機器人、一千臺3C鉆攻中心、一千套數控裝備的生產和應用,已分別完成1300臺、2100臺和3500套。今年實施“21211”工程,即組織申報兩個國家專項,企業數控化率提高10%,建設示范企業200個,推廣國產工業機器人1000臺,培訓智能制造技術人才10000名。 政府全方位服務,重點支持首臺套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企業年度最高補助資金總額可達1000萬元。對高端創新首臺套設備補助,在產業基金、貸款貼息等給予特別扶持,最高可補助500萬元,銷售推廣每臺最高補貼3萬元。組織示范企業負責人向同行業講做法、算細賬、支實招,引起共鳴、示范帶動。今年計劃舉辦100場、培訓1萬人次以上。 此外,由政府牽頭構建數控產品供需對接平臺,舉辦了紡織服裝“數控一代”應用現場會、萬家企業“手拉手”專項行動等對接活動,成功對接企業308家,達成合作項目390項,設備對接金額130億元。 5經驗五:建平臺聚人才 針對“數控一代”工程缺乏高端科研平臺和人才的短板,我市邀請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積極參與示范工程建設,累計合作設立33個專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打造“一所一中心”、“一產業一高端平臺”和“一縣一服務平臺”。 目前,已引進中科院、華中科大、哈工大等在泉州設立高端研發機構。這些科研院所已經組建20多個研發推廣部門,合作攻關項目170多項。設立了公共技術服務窗口,引進國防科大、福州大學等高校專家常駐“坐班”,接受企業咨詢,不定期深入企業上門服務。改造提升領SHOW創客樂園、德化瓷智匯等50多家涉及數控和智能制造、工業設計的眾創空間。同時,充分發揮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磁場”作用,共吸引、集聚包括27名院士在內的700多位裝備制造高層次人才。加快培養一批“會開智能機器”的藍領,全市已有14所高校開設智能裝備專業,每年將培養智能裝備方面畢業生1.2萬人。 6經驗六:提供金融保障 發揮泉州國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改革試驗區優勢,從“供”和“需“兩方面入手,強化對高端裝備制造商和應用商的融資保障,促進資金鏈和創新鏈耦合。 一方面加大金融信貸支持,通過降低擔保條件、創新金融產品、應用買方信貸、按揭貸款等工具,累計發放企業設備貸款超過400億元。泉州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專門對“數控一代”創新企業推出“泉能貸”、“數控易貸”、“技改貸”等金融產品,授信超過30億元。另一方面發展設備租賃服務。出臺發展高端裝備融資租賃“六條措施”,從財政貼息、風險補償、加速折舊等方面,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融資租賃業務。對新設的租賃公司給予最高500萬元注冊獎勵;對融資租賃公司開展業務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 探索組建產業基金和眾創眾籌模式。成立注冊資本50億元的市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及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等基金,形成了完善的產業基金體系,有力支持企業開展“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作。榮華公司采取眾籌辦法,通過生產企業、應用企業、員工、社會等多方出資,采購1000臺數控機床,各方投資回報則主要來自后續的銷售分成。
% A9 w, y4 r2 i"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