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的概念在中國幾乎已經爛大街了,但是國內的制造水平現狀還比較落后,即使是在德國,能實現工業4.0的企業也只是少部分,我們在推崇它的時候也要注意背后的陷阱。
德國人只要一開口說點工業4.0那點事,我們的輿論立刻會眾口一聲地說,“原汁原味的工業4.0”。
工業4.0將甲方與乙方的關系,顛覆成了師徒關系。供應商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精神導師。
德國工業、德國制造精神都是我們的導師。但我們因工業4.0而將供應商供奉為救星,花冤錢的一定是我們自己。
工業4.0不可以干擾我們對質量的關注。談論質量必須成為一種表明身份的工具:和其他人相比,我們工作應該更主動、更賣力和更積極。
機器換人,就是這是追求全自動化工廠的一個邏輯上的必然延續,對中國卻不免是個大坑。
且不說,這些工業機器人最為豐厚的利潤,都拱手讓給日本、德國、瑞典等機器人強國。重要的是,產能過剩,是機器換人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具有災難性的社會影響。這些被機器人替代掉的工人去了哪里?我們是在用解決一個問題的方式,來制造另外一個麻煩嗎?
我們需要回到這次工業升級的起點來看,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與工業4.0的問題不一樣,不能用工業4.0的設備升級思路,來引導政府資金的支配。 不是反對工業4.0。恰好相反,也十分推崇工業4.0的本質,并且潛心研究其中諸多要素。只是提醒業內需要冷靜吹掉喧囂,不能忘記根基。否則,工業4.0就可能成為一個有罪的概念。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