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裝載機維修知識常見問題大全 1.裝載機某一檔位行走無力或不行走,其余檔位正常。 判斷要點: 不行走或行走緩慢時,主傳動軸旋轉快速有力,提升發動機轉速時,主傳動軸轉速的提升與前后傳動軸明顯不成比例。 空檔及其余檔位變速油壓正常,掛該擋后壓力明顯下降。 故障原因: 1)軸承蓋或尼龍環嚴重磨損。 2)如軸承蓋或尼龍環良好或磨損輕微,則確認該檔離合器內外封環密封不良。 排除方法: 更換相應損壞零件即軸承蓋或尼龍環、內外封封環,重新調整軸套與軸承蓋間隙。 故障分析:某一檔位行走無力或不行走,可排除變矩器、行走泵、減壓閥等各檔公用油路和部件的問題,故障發生的部位只能在變速控制閥之后到該檔離合器活塞之間的油路上。軸承蓋、尼龍環、內外封封環等薄弱部件磨損后,供往離合器活塞腔的油液從磨損部位大量泄漏,從而造成油壓降低。掛空擋或其余檔位由于油液不流經磨損部位,因而油壓顯示正常。 2.空檔自動前行,掛入前進擋也可正常行駛,掛入后退擋時機器停止,不能行走。各擋工作壓力均正常。 故障原因: 前進離合器主、從動片燒結抱死 前進離合器活塞卡滯、支座單向閥堵塞 排除方法: 拆開前進離合器,清洗油道、更換主、從動摩擦片及相關損壞部件,清洗各相關件、更換外封環,清洗疏通單向閥,更換離合器摩擦片、內外封環 3.整機正常行駛過程中,掛二擋后突然不工作,檢查該檔及其余各擋工作壓力均正常。 故障原因: 該擋離合器軸斷 排除方法: 更換離合器軸,重調軸承間隙 4.整機行駛中突然不前進,不后退,變速工作壓力正常。 故障原因: 1).為變速分配閥故障或(40F、50D、50F)蓄能器損壞變速閥氣控閥桿卡死或損壞 2).進油路堵死 3).蓄能器油路堵塞 4).氣控截止閥失效 排除方法: 清洗變速閥隔離閥桿或更換氣控閥疏通各相關油路,修理或更換氣控截止閥 5.整機正常工作,突然無轉向不舉升、不行走,則為彈性聯接板損壞或聯接輪打齒 故障原因: 彈性聯接板拆斷,彈性聯接板固定螺栓損壞,聯接輪打齒 排除方法: 更換彈性聯接板,更換聯接輪 6.變速工作壓力正常,整機作業遇大負荷時,主傳動軸轉動快而有力。而整機在鏟掘作業時不能正常工作且變速油液中有治金粉末 故障原因: 高低速操縱桿不在低速位置上換向或變速閥未掛到位,1:3離合器損壞,前進離合器損壞 排除方法: 把高低速拉桿掛到低速位置,重新調整拉桿菌 更換離合器摩擦片及損壞相關部件 7.變矩器頂端呼吸器竄油 故障原因: 變速閥氣控閥閥桿“O”、漏氣,變矩器回油濾清器堵塞,變矩器內部油路或導輪座油路堵塞,變矩器至變速箱回油管路堵塞 排除方法: 更換氣控閥“O”型圈,清洗回油濾芯或更換濾芯,清洗各油路或更換導輪座,清洗或更換油管 8.變矩器有異響 故障原因: 變矩器聯接齒打齒或橡膠齒損壞,變矩器彈性聯接板拆裂,30F、30D變矩器主、被齒軸或軸承損壞,主傳動軸花鍵不對應或萬向節軸承間隙大 排除方法: 更換聯接輪或橡膠齒,更換彈性連接板,更換主、被動齒輪或軸承,重新調整或調整間隙 9.整機工作正常,油溫高,輸出動力不足且變速油液中有鋁沫 故障原因: 回油濾清器堵塞,機械油散熱器堵塞,回油管路不暢,軸承損壞,變矩器三輪磨損 排除方法: 清洗濾芯或更換濾芯,更換散熱器,清洗并疏通各油路或更換,更換軸承,更換三輪并調整間隙 10.低速或高速脫擋 故障原因: 操縱部分間隙過大或拉桿調整不當,滑套與高低速齒輪磨損,嚙合量太少,高低速成齒輪襯套與輸出軸間隙過大,撥叉變形或撥叉軸定位彈簧斷裂 排除方法: 調整各相關拉桿間隙,更換損壞滑套與齒輪,更換齒輪襯套并調整間隙,更換或修理撥叉更換彈簧 11.變速箱內液壓油增多,工作液壓油箱內液壓油減少 故障原因: 工作泵或轉向泵油封老化,工作泵或轉向泵泵軸軸向間隙或徑向間障過大 排除方法: 更換工作泵或轉向泵油封,修理校驗油泵或更換油泵 12.變速箱內液壓油減少,工作液壓油油箱內液壓油增多 故障原因: 工作油箱進油濾網堵塞或油泵吸油管堵塞 排除方法: 清洗或更換進油濾網,更換油泵吸油管 13.變速箱空擋或掛擋后,變速壓力均低整機行走無力 故障原因: 變速箱內傳動油量不夠,變速箱油底殼濾網堵塞,行走泵損壞、容積效率低,減壓閥或進口壓力閥調整壓力不當,行走泵吸油管老化或拆彎嚴重 排除方法: 加足變速箱內液壓油加至怠速時油標中位,更換或清洗濾網,更換行走泵,重新調整壓力達到所規定范圍內,更換油管。 14.裝載機在正常行駛中,突然無轉向,同時方向盤可輕松轉動。 故障原因: 轉向缸活塞脫落 轉向管柱與轉向器連接套斷裂或損壞 排除方法: 更換轉向缸, 15.裝載機在正常行駛中,突然無轉向,同時方向盤打不動。 排除方法: 轉向泵滾鍵或連接套花鍵損壞, 轉向器單向閥脫落(閥塊內)轉向器內Ф8mn鋼球(單向閥)失效, 更換轉向泵或連接套,更換閥塊或單向閥 16.自動轉向,方向盤不能自動回中位。 故障原因: 轉向器內回位彈簧片斷裂 排除方法: 更換回位彈簧片或轉向器總成 17.轉向輪遇地面不平時,方向自動向地面凹的一方偏 雙向過載緩沖閥損壞 排除方法: 更換轉向器,清洗修理或更換閥塊 18.轉向沉重 故障原因: 轉向泵進油濾清器或油管堵塞,轉向管柱與轉向器連接處間隙小或無間隙,轉向器閥芯與閥套、定子與轉子配合過緊單穩閥或溢流調壓力偏低或卡死,轉向泵容積效率低 排除方法: 清洗濾芯或更換油管,調整其間隙,更換轉向器或清洗研磨,調整其壓力達到規定值,更換油泵 19.轉向無終點感 故障原因: 轉向器閥塊上的雙向緩沖閥彈簧斷裂或雙向緩沖閥調整壓力低于轉向安全閥壓力,轉向安全閥加油路受阻,轉向器閥體、閥套、閥芯間隙或轉定子副嚴重磨損間隙太大 排除方法: 更換彈簧或調整其壓力達到規定值,清洗并疏通管路,更換轉向器 20.50F裝載機在工作中突然無舉升,無轉向 故障原因: 先導泵滾鍵或先導泵軸斷,變矩器與先導泵連接處軸承損壞 排除方法: 更換先導泵或#軸鍵配肖子,更換軸承 21.方向盤轉但轉向動作很慢,方向盤轉動較輕,轉數增多 故障原因: 轉向油缸活塞密封件損壞 雙向過載緩沖損壞 轉子與定子磨損間隙過大,轉向泵效率低 22.裝載機轉彎時,前橋或后橋有異響,直線行駛時響聲消失 故障原因: 差速器行星齒輪與半軸齒輪不配套、嚙合不良,差速器行星齒輪打齒或表面損傷,行星齒輪與差速器十字軸卡滯或間隙調整不良 排除方法: 更換行星齒輪或十字軸齒輪,調整間隙或更換齒輪 23.裝載機行駛驅動橋有噪音,滑行時也不消失 故障原因: 驅動橋殼內潤滑油不足,主、從動螺旋傘齒輪嚙合間隙過小,差速器殼與十字軸行星齒輪間隙過大 排除方法: 加足潤滑油按標準,調整其間隙達到規定值 24.故障現象:行走中突然前橋后橋無驅動 故障原因: 半軸斷 排除方法: 更換半軸 25.裝載機正常行駛,四輪產生異響 故障原因: 輪邊固錐滾子軸承損壞,行星輪軸滾針軸承損壞,太陽輪及行星輪斷齒損壞,內齒圈打齒,內齒圈與內齒圈支承架連接螺栓斷 排除方法:更換軸承、調整其間隙,更換滾針軸承,更換太陽輪及行星輪,更換內齒圈,更換其螺栓Ф10×75 26.突然出現動臂不舉升、不收斗、不翻斗。 故障原因: 工作分配閥主安全閥卡死。 處理方法: 打開主安全閥清洗處理,特別注意不要擰松安全閥后端的調壓螺母。(附主安全閥位置和解剖圖片) 故障分析: 安全閥卡死后,工作泵的油液由此全部流入回油路,舉升缸和翻斗缸油路無法建立起所需的工作壓力,從而造成相應的動臂、鏟斗沒有動作。此類故障一般為液壓系統清潔度差造成,對于使用時間較長的機器,應對液壓油和吸油濾芯進行全面檢查或更換。 27.故障現象: 1)輕載舉升速度正常,超過一定重量后突然不舉升或舉升極慢,冷熱車故障現象基本一致。 2)能舉升,但達不到最大舉升高度。 故障原因: 1)超載 2)工作分配閥主安全閥調定壓力變低。 處理方法: 1.消除超載。 超載可造成主安全閥、工作泵早期損壞! 2.清洗主安全閥并重新標定壓力。 注意:調定壓力必須符合說明書要求,調定壓力過高可能造成工作泵、工作閥和高壓油管嚴重損壞! 28.收翻斗正常,動臂舉升緩慢,且鏟裝的物料越重,舉升速度越慢,熱車后故障程度加劇。 故障原因: (1)舉升缸活塞密封件早期磨損。判斷方法:將動臂舉到最高位置,拆開其中一支舉升缸活塞桿腔的進油接頭,將工作分配閥的動臂操縱桿置于“舉升”位置,并踩中高速油門,觀察舉升缸接口處的泄漏情況,正常略微有泄漏,判斷另一只舉升缸同理。 (2)工作泵效率降低。在排除第一項原因后,可基本判定工作泵效率降低。 故障分析: 動臂舉升速度主要決定于工作泵的轉速、效率和舉升油路的泄漏量。舉升缸活塞密封件損壞或工作泵的效率下降,泄漏量會隨之增大,且隨工作壓力的升高而增大,即物料越重舉升越慢。 29.動臂處在某一位置停止,且停不住而有下沉現象 故障原因: 舉升缸活塞上的密封件損壞,工作分配閥桿與閥體配合間隙超差 排除方法: 更換活塞上的密封件,測查閥桿與閥休間隙超差大應更換工作分配閥 30.裝載機在正常工作中,工作液壓裝置(舉升、翻斗)忽然同時不工作 故障原因: 工作油泵損壞,工作油泵上的花鍵與連接套鍵槽損壞或驅動油泵軸斷 排除方法: 更換油泵,更換損壞部件 31.工作分配閥(舉升聯、動臂聯)操縱桿不能定位 故障原因: 定位套筒損壞,定位鋼球損壞,定位彈簧斷裂 排除方法: 更換定位套筒,更換定位鋼球,更換定位彈簧 32.裝載機在工作時鏟斗收斗無力或收斗后自動下翻且鏟斗底部遇有阻力時鏟斗自動回收 故障原因: 翻斗油缸內密封件損壞,大腔過截閥卡死或損壞,小腔過載閥卡死或損壞 排除方法: 更換活塞上的密封件,清洗或更換相應部件 33.裝載機在工作時,不論舉升或收斗工作液壓系統產生噪音的現象 故障原因: 工作油箱內液壓油少,30型工作液壓油箱真空閥損壞或未擰緊,工作油箱吸油管老化工吸扁,工作裝置油管卡子松動,油泵吸油管進氣,工作分配上的主字全閥工作不良 排除方法: 加足液壓油達到其標準值,擰緊或更換真空閥,清洗濾芯或更換油管,清洗修復主安全閥必要時更換主安全閥 34.當操縱舉升聯、翻斗聯閥桿時從定位套筒后部小孔漏油 故障原因: 閥桿與彈簧座“O”型圈損壞 排除方法: 更換“O”型圈并擰緊 35.制動氣壓低造成制動不靈或無制動 故障原因: 空氣壓縮機損壞,管路漏氣、壓縮氣壓不足多功能卸荷閥損壞或調整,壓力偏低 排除方法: 檢查更換所損壞部件或更換總成,檢查并擰緊漏氣地方,理锨卸荷閥或調整壓力達到其標準值 36.制動氣壓正常,而造成制動效果不良或無制動 故障原因: 制動室皮碗損壞或氣控截止閥損壞,剎車閥排氣少,剎車轂與剎車片磨損量過大 排除方法: 更換皮碗或氣控截止閥,調整其間隙或更換剎車閥,更換所損部件 37.剎車時有異響 故障原因: 制動蹄摩擦片硬度太大或鉚釘外露,制動轂與摩擦片之間夾有金屬碎屑,制動器過熱使用權摩擦片表面硬結 排除方法 消除以上現象。 38.制動時,向一邊偏斜 故障原因: 兩前輪制動盤與摩擦片的間隙不一,兩前輪摩擦片的接觸面積相差不一,某前輪活塞內有空氣,某前輪制動鉗變形,兩前輪氣壓不一致,某側輪摩擦片油污水濕 排除方法: 檢查制動盤與摩擦片如損壞更換,檢查更換摩擦片,按正確方法排凈空氣,更換,充氣室規定氣壓且氣壓一致,清洗吹干 39.行駛中制動踏板踏到底,制動突然失靈 故障原因: 加力器總泵密封圈損壞或頂翻,加力器總泵內無制動液,無制動氣壓,制動管路嚴重破裂或管路接頭脫節 排除方法: 更換抽損壞密封件,加足制動液達到標準值,排凈油路中空氣,更換損壞制動管路 40.連續行走時,制動盤嚴重發熱,松開剎車踏板后,裝載機起步困難剎車鉗活塞不回位 故障原因: 制動踏板沒有自由行程或回位不良,加力器密封圈膨脹或活塞變形或活塞被污物粘住,加力器回位彈簧斷裂,剎車鉗活塞上矩形圈損壞或活塞卡滯、生銹,制動盤與摩擦片間隙太小,制動管凹癟堵塞沒回油不暢,制動液粘度過大或太臟使回油困難,剎車閥不能瞬時排氣 排除方法: 調整其間隙達到正常值,清洗或更換所損部件,更換回位彈簧,清洗或更換矩形圈活塞,調整其間隙或更換摩擦片薄一點的,更換并疏通各油路,清洗加力泵或更換統一型號剎車油,更換剎車閥或高速其間隙 41.手控制動閥接下后,容易彈出 故障原因: 氣壓偏低達不到0.35MPa,手控制動閥損壞、密封不嚴,氣控截止閥損壞,停車駐動氣室活塞上密封件損壞 排除方法: 檢查空氣壓縮機工作是否管路有無漏氣,更換所損密封件 42.接通起動開關后,起動機不轉 故障原因: 起動機損壞,起動開關旋鈕接觸不良,導線接頭松動、電瓶充電量不足,電磁開關觸點未接觸或燒壞 排除方法: 修復或更換起動機,修復或更換起動開關,檢查緊固連接導線并充電,修復或更換電磁開關 43.接通起動開關后起動機空轉,不能帶動發動機一塊運轉 故障原因:電磁開關鐵芯行程太短,電樞移動或輔助線圈短路或斷路,單向嚙合器打滑,飛輪牙齒嚴重磨損或打壞 排除方法:檢查修復電磁開關或更換,修復或更換線圈,更換飛輪 44.發動機怠速或高速動轉,電流表指示不充電 故障原因: 發電機電樞和磁場接線絕緣體損壞,滑環絕緣擊穿,硅二極管擊穿、短路或斷路,電壓調節器觸點燒壞,定子或轉子線圈搭鐵或斷路 排除方法: 檢查修復所損壞部件,更換滑環,更換二極管,更換調節器,修復定子或轉子線圈 45.接通起動開關后,只聽起動機有“嚇嗒”聲,但不能轉動 故障原因: 蓄電池存電不足或起動電路導線松動,起動機軸承損壞,電樞軸彎曲(轉子部分)碰撞(定子部分),電樞和磁場線圈短路 排除方法: 給電瓶充分電劃緊固導線接關,更換軸承或起動機,檢查修復電樞軸或更換起動機,檢查修復線圈或更換,更換起動開關或電磁開關 46.制冷效果不良或不制冷 故障原因: 電磁離合器未按合或壓縮機皮帶過松,制冷劑少,冷凝器風扇或風機不轉,進氣管堵塞 排除方法: 檢查電磁離合器是否損壞、調整皮帶,裝載機銷售18504725773加注制冷劑達到其標準值,檢查風扇或線路,檢查進氣管路清除堵塞物 47.空調系統有噪音 故障原因: 傳動皮帶過松或磨損嚴重,壓縮機安裝托架松動,鼓風機電機松動或磨損,電磁離合器打滑發出噪聲,壓縮機內部零件磨損 排除方法: 調整皮帶或更換,緊固松動部位重新調整,更換電機或修復,檢查修復電磁離合器或更換,更換所損部件,必要時更換壓縮機 48.發動機工作中氣缸蓋周圍有“啪啪”的排氣聲,水箱加水孔處返水且隨發動機轉速提高加劇 故障原因: 氣缸蓋因定螺栓扭緊力矩不均所致,氣缸蓋變形,氣缸蓋質量問題,噴油提前角過早 排除方法: 按規定力矩、按先后順序重新調整,更換氣缸蓋,重新更換氣缸蓋質量好的,調整提前角 49.機油加油口及機油尺口處向外排機油 故障原因: 油底殼內機油面過高,油底殼內氣壓過高(機油溫度過高油水分離器堵塞或曲軸箱通風孔堵塞個別缸拉缸活塞環對口,活塞環和缸套磨損嚴重密封不良,使高壓氣體進入油底) 50.發動機機油耗量高 故障原因: 漏油,增壓器漏油,空氣濾清器堵塞,機油加注過多,機油牌號不符合要求、普通機油粘度過小,油氣分離器堵塞,空氣壓縮機活塞、活塞環和缸壁磨損嚴重,氣缸套早期磨損竄氣 排除方法: 更換油封或緊固漏油部位,更換增壓器,清洗濾清器濾芯,放至規定位置,更換符合規定機油,清洗或更換,更換活塞環、活塞環和缸壁,更換氣缸套等部件 51.機油混入水,機油顏色變白 故障原因: 水堵壓裝不緊導致松脫漏水或水堵爛透,氣缸墊損壞或缸蓋裂紋,機體有砂眼,發動機機油冷卻器裂或開焊 排除方法: 更換水堵,更換氣缸墊或缸蓋,更換機體,檢查修復或更換機油冷卻器 52.機油中混入柴油并伴有機油面上升 故障原因: 某缸噴油器損壞針閥卡死、裂紋油頭燒損等,高壓泵內部泄漏柴油,輸油泵活塞密封圈損壞 排除方法: 檢查修復或更換機油冷卻器,檢查校驗噴油器或更換,更換或修復高壓油泵,更換輸油泵 53.發動機冒黑煙,且隨發動機的轉速增加而增大 故障原因: 噴油過多不勻或霧化不良,氣缸壓力不足,燃燒不充分,機油進入燃燒室,柴油質量太差 排除方法: 清洗空氣濾芯保證配氣相位正確,高速噴油泵供油提前角,活塞、活塞環、缸套磨損嚴重噴油器應更換如氣門關閉不嚴應研磨,檢查油水分離器、增壓器如堵塞或損壞應更換,更換符合標號柴油,應正確操作如急猛踏油門也會出現冒黑煙現象 54.柳工裝載機在怠速狀態,動臂下降及舉升速度變慢。 伴隨現象:工作時間較長時,工作液壓系統發熱較為嚴重。 故障原因: 先導泵溢流閥調定壓力低 先導泵溢流閥閥芯卡死或彈簧折斷 先導泵效率降低。 排除方法 重調壓力至標定值2.5Mpa 更換先導泵溢流閥 更換先導泵 故障分析: 動臂舉升及下降速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供往舉升缸的油液流量下降導致。導致油缸流量低的原因一是工作泵的效率下降,實際供油量降低,二是工作閥閥桿開度變小,三是存在泄漏點。上述故障由于舉升與下降狀態均存在動作慢的問題,可以排除第一項與第三項原因。造成工作閥閥桿開度變小的原因一是閥桿與閥體的加工偏差造成,因此,這中故障在出廠時就存在,而且隨著加工精度的提高,這種問題也越來越少。第二種原因就是先導壓力過低導致閥桿推不到指定的位置。在實際測量中發現,先導壓力降低到13kgf/cm2時,怠速的下降速度將放慢到17秒左右。在實際維修中,應首先拆下先導泵上的溢流閥,觀察其閥芯和復位彈簧是否損壞,如正常則清洗后重調壓力,如調整效果不明顯,則為先導泵效率降低造成,只有更換先導泵。另外,由于閥桿的通油能力下降,在閥口處節流產生損失,將直接導致系統油溫升高。這種故障出現時,由于工作時一般在中高速油門,泵的供油量較大,所以一般在舉升時感覺不太明顯,而在下降時一般為低油門或怠速,系統供油量減小,所以下降速度將明顯減慢,這一點在檢查時應尤為注意。 3 x [4 b6 a.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