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未來第一站 于 2017-6-9 11:18 編輯
( y4 [& _& G( ]( o6 ~$ v
9 i7 r! D2 X7 p/ C
QQ截圖20170609110149.png (114.65 KB, 下載次數(shù): 116)
下載附件
2017-6-9 11:02 上傳
( }9 m: M' I, N: C! F* h4 B
7 t1 M: @& Q: L3 m
唐胥鐵路作為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其修建過程頗費周折。在建造之際,正是清政府中頑固派堅持反對中國自己修建鐵路之時,當(dāng)時身為開平礦務(wù)局總辦的唐廷樞不顧風(fēng)險,力倡筑路,為唐胥鐵路的修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得到清政府允準(zhǔn)后,這條以修筑“快車馬路”為名的鐵路終于開工了,唐廷樞委任英籍工程師金達(dá)負(fù)責(zé)具體勘測和籌劃,在修路過程中,唐廷樞與金達(dá)在軌距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唐廷樞考慮資金問題主張采用窄軌距,而金達(dá)則力主按英國的標(biāo)準(zhǔn)軌距修筑,最后唐廷樞采納了金達(dá)的意見,從而確定了中國鐵路的標(biāo)準(zhǔn)軌距。( [/ o; A( C* r( G% }- d5 q3 o
1877年,為了解決輪船招商局和北洋艦隊的用煤問題,直隸總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籌建開平煤礦。唐廷樞在經(jīng)過實地勘探,把礦址選定在開平西南的唐山后,即開始考慮煤炭的運輸問題。開平煤除礦局自用及就地銷售外,主要將煤銷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運煤要從陸地先運到蘆臺,然后再改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這樣的運輸很麻煩,而且運費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蘆臺修筑鐵路,用火車運煤,既可以減少運輸上的麻煩,還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樞認(rèn)為,真正的困難不在于開采,而在于運輸。因此,他上書李鴻章,請求修筑唐山至蘆臺的鐵路;但因資金不足,擬先筑唐山至胥各莊一段。李鴻章同意這一計劃,于1879年向清廷奏準(zhǔn),并派英國工程師金達(dá)督修。但這時,頑固派借口唐山靠近東陵,鐵路奔馳會“震動陵寢”而大加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準(zhǔn),第一次筑路嘗試就此失敗。此后,唐廷樞打算在唐山至蘆臺間開鑿運河,與蘆臺到天津的薊運河相接,試圖以水運代替陸運,但只開鑿了胥各莊至蘆臺長35公里的一段,后因地勢陡峻,無法開河。在這一進(jìn)退兩難的情況下,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意唐廷樞再次奏請修建運煤輕便鐵路,聲明為免于震動?xùn)|陵,不用機(jī)車,而用騾馬牽引。李鴻章并為此在清廷中積極斡旋,最后,清政府在極度不愿意的情況下允許筑路。于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動工,同年6月9日開始鋪軌,11月工程竣工,這就是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 f, [) G, a% l2 F$ R
: A0 v- |* ? c7 E5 O1 p*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