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nsigne 于 2017-6-15 11:03 編輯 1 H' e# Y2 S Q: I0 c/ c1 y
+ w; i# s! i& _+ z
據最新消息公布,全國2016年個人所得稅收入10089億元,同比增長17.1%,城市分布明顯向一二線集中,僅上海北京兩個城市之和就占了全國個稅總額的近三成。 截止4月底,已有20多個城市公布2016年該城市個人所得稅收入,《價值線》記者統計了各城市地稅局官網數據,匯總統計如下:
微信圖片_20170615110225.gif (9.75 KB, 下載次數: 193)
下載附件
2017-6-15 11:02 上傳
一線城市:廣深遠落后于北上 記者從數據統計發現,四大一線城市個人所得稅收入合計占全國個稅總額的四成,但一線城市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上海和北京均超過1400億元,傲視其他城市,同樣列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和深圳,城市個人所得稅收入明顯和北京、上海不在一個量級上,廣州與其他三城市差距尤為明顯。深圳和廣州個人所得稅收入分別為757.87、385.95億元。 根據記者調查,各城市個稅主要來自居民工作所得,但也有一部分來自“財產轉讓所得”。有數據顯示北京2016年1428.1億個稅總額中的180.7億元來自“財產轉讓所得”,增長58.4%,這或因北京巨大的二手房市場和“非滿五唯一”繳納20%的差額個稅的原因。上海也存在同樣情況。 其次,從就業的收入結構水平上看和官方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四個城市之間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不大,這一點在GDP的總量和人均GDP上也可以得到佐證;但是從各城市的人口比較上可以發現,廣州、深圳的人口和北上存在很大差距,深圳人口甚至不及北京、上海的一半,導致城市的就業人口數量差距巨大,這也是廣州、深圳個稅總額不及北京上海的重要原因。 二線、三線城市差距巨大 記者發現,三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個稅收入總額也不在一個體量上。作為二線的標桿城市杭州、蘇州、天津、南京、成都、寧波、武漢、無錫,它們的城市個稅收入均在100億元到300億元之間,杭州以288.8億元領跑二線城市,蘇州、天津、緊隨其后,個稅收入均超過兩百億。 據各城市公布的個人所得稅官方數據統計,目前所有三線城市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都在100億之下,不少三線城市也只有20-30億元。 深挖其原因,不難發現主要是由于“起征點”和“累進稅率”的存在,導致高收入和低收入者在個稅貢獻上差距極大。就目前來說,二線城市對于三線城市,工作收入水平有明顯壓倒性的優勢。 對比月收入超2萬元的金領和月收入5000元的產業工人,前者每月須繳納個稅2120元,后者每月僅需繳納15元,前者超過后者140倍。而對于一些低收入城市的大多數百姓,甚至沒有繳稅資格。 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之間的個稅差異主要由于就業人口數量和財產轉讓這兩方面影響,二三線城市的個稅收入差距大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相差較大。 來源價值線 / v' \+ T4 h: t5 ^3 r" H. i8 e
" o" H5 p1 `) y$ g3 b; o% y/ Q5 h&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