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 j* s5 x1 \. C, T% i
一市民花了10多萬元從某公司買了一臺號稱韓國原裝進口的工程機械,但除機芯外,其余零件均為國產。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被罰了10萬元。# K* P8 {7 {5 O; b4 A& K" Z
日前,汪師傅到紅花崗區工商局投訴稱,去年5月,他從某工程機械公司以10.6萬元價格購買了一臺破碎錘,經營者提供的產品合格證上載明原產地為韓國。
) G0 |! ~9 ?1 `. w1 \4 V最近,汪師傅在使用該產品的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汪師傅在與經營者交涉時發現,自己所持的合格證與商家銷售給他人的合格證不同,因此懷疑其合格證系偽造、產品是假冒偽劣產品,請求當地工商部門維護其合法權益。
9 m3 Q" A) ~% ^, W5 \1 ?% o9 S# o G工商局調查后發現,該公司銷售給汪師傅的破碎錘,機芯從韓國進口,其余部件均為國產,且整件由常州某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組裝完成。
+ z% n# K. ^3 E# D2 A) _, O執法人員認為,該公司提供的“合格證”載明原產地為韓國,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于是依法對該公司處以10萬元的罰款,并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消除不良影響。! B T% |5 g$ E& E& j
看過之后感慨,現在有很多打著進口設備的旗號,使用的國產零件(核心零件還是進口的),這樣可以賣個高價錢,一些不是行業內的客戶就會被美麗的外表和進口的名頭欺騙,實際上整機進口和零件進口再裝配是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的,而這些差距就是利潤,那如果大部分零件是國內產的呢,利潤會更巨大的,國人以為外國的品牌一定會整機進口的,錯,如果有巨大的利潤誘惑,老外也可以掛羊頭賣狗肉。7 C" } Z" b9 l2 | f' U
現在同行業競爭積累,大家為了提高利潤和降低價格,國外品牌的設備一般都本土化了,所以,這些基本上都是業內的潛規則吧,不懂的只有外行吧,所以出現文章中的這位師傅的情況應該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廠家在合同編制的時候不夠嚴謹,讓客戶鉆了個空子。不過,也好,這樣曝光后,消費者在購買進口產品時能全面的了解到產品零部件的產地。
# k+ H+ `0 o b1 w A( r/ u1 Z3 Z 不是國產的零件質量就真的不夠好,而是應該讓消費者的錢花得明明白白的% T+ s9 Y# a, v& K' c( y6 @$ W8 k
8 H' Q8 c+ ?* n# n%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