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女人對于北美大地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女人一般把它當作是一個嫁人的好去處,她們了解第五大道的時尚用品和時裝商店,了解舊金山的海濱和佛羅里達的風光,即使年少時代的萬千抱負和理想,也最終化為生活的現實和男權社會羈絆下的無奈。高中同學的聚會時常見到從北美趕回來的當年佳人,也都化為尋常的洋人婦,概莫能外。
/ B6 _% g, P& j2 B% U
: M& F' M) u! V0 o$ p' X4 V 北美,對于男人則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它遼闊、有曠野的感覺,是你發揮無窮想象力的場所,特別是像我這種喜歡‘玩工業’的家伙的理想天地。北美沒有日本的精細和極致,不會追求對鋼的精煉和熱處理水平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抵抗155滑膛炮細芯彈的打擊,而是另辟蹊徑開發凱夫拉和陶瓷夾層的材料,也不會像日本追求模擬高清的彩色信號,而是開發新型的DSP和新型的編碼解決這些問題,在處理移動信號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放棄蜂窩邊界信號的算法而轉攻碼分多址的問題,在各國的橋梁專家都對地震問題噤若寒蟬的時候,你再細看他們的新型跨海大橋的主索是采用‘自錨定方式’掛在另外一端的,我因為有時要處理特重型支撐結構,必須要看美國佬是如何做事的,他們的許多結構里有‘剪力桿體系’,在某些場合是允許被剪斷而保護其他結構,到了震后恢復的時候,再撐起來以恢復原來的結構。站在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主索的斷面前面有震撼的感覺,那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產物。站在美鋼聯大廈的下面,同樣有震撼的感覺,數十層的大樓是用熱軋厚鋼板焊接而成的,并且不加漆飾,大樓下面的廣場歷經幾十年的鐵銹侵蝕,一片暗紅的歷史滄桑感。
: s) P' b; g, ^, J. F" ~, q2 z2 W) p5 e2 o1 ~- H+ |" w
北美的工業體系和我們不同,也不同于日本、德國、俄國及其它歐洲國家,那是另外的一種感覺,是我們東方民族不好理解的東西,北美在工業方面不能說是全面處于領先的水平,但其古靈精怪卻是其他國家都比不了的,它的人員體系也不同,想法更是迥異。其火星登陸體系就有幾種截然不同的方案,有高空彈跳緩沖的方式,也有傘降加火箭的常規方式,但其精密程度都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按常理說,以日本人的精細玩這些東西應該是沒問題吧?但的確是有很大的差距,再以歐洲人的高傲和合作精神也應該能玩這種東西吧?事實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俄國人在運載方面有特點,但其遠程控制能力就比較遜色。
! a6 J* G [! |: [! _! R, G! B$ z- T& J" V/ p, y5 q
有時看北美的航空制造體系,也是多線并存的狀態,從早期的格魯曼的‘野貓’,到P51,公司的不同,設計風格截然不同,有強調氣動布局的,有強調功率特性的,到德國生產‘me262’渦噴戰機的時候,P51活塞螺槳機依然可以和它抗衡,原因就是P51的翼面空氣動力性能特別卓越,外加羅—羅的灰背隼主機的超群性能。7 A1 m3 @. M" X( w9 G. l4 s
( I, ?/ u& P0 K4 Q 假如你了解隱形戰機,你就知道,F117 和B2 的設計風格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假如你了解碳纖維結構,你就知道B2 的碳纖維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僅有超高的強度和非常合適的模量,其纖維體是螺旋式小型蜂窩結構外加小球形結構,對電波的吸收在結構體層面就解決了絕大部分,其外層再刷上吸波材料自然就可以縱橫世界。
' t: K5 Z& G+ o7 ]' {, Y: ^; @! K1 {; d6 r1 m
美國佬會最早想到飛機這種東西,會發明大的水壓機鍛造大型船軸,還會想到用登月比賽這種看似無聊的手段拖垮前蘇聯,其大型化工公司里更是養著數以百計的知識天才,只是為了將各種液體混合起來,看看到底出來什么東西?另外一撥人在對著這些不知名的東西開發所謂的市場需求,這在我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個老板會這樣做,即使在搞產品,也是在搞現實的東西,是有時間限定的,什么時間內要出什么東西,要創造多少多少的產值,玩不出來的家伙,你趁早滾蛋,誰白養著閑人?而正規的科研機構在干什么,到了讓你說是否被騙了時候,大家都無以應對,只是說,不會。
( |/ J2 u; d: t, m) `/ c1 O8 r* K
" \# p& d) y) P% w! w 到我第一次踏上北美大地的時候,平心而論當時也就只是一只中等類型的菜鳥,但內心深處是充滿著激情的,自認為不輸美國佬,事實也的確如此,鄙人的結構、動力學、包括流體力學等功底都算尚可,完全可以與他們匹敵,也沒有什么要向洋人學習的。時間長了以后,你就可以看到差距,不是人與人的個人差距,是兩個世界大國國家之間的差距,是兩個國家工程師群落的總體差距,美國工業歷史比較長,有大量的可參考結構可以借鑒,定型產品眾多,可選擇的對象多,大公司下面有眾多的中小公司在支撐著整個的工業體系,同樣一個結構,是在中國做?在美國做?還是送到歐洲去做?很簡單的問題,在美國可以找到眾多的廠家,在歐洲也可以,在中國似乎也有生產廠,但中國的廠家就很含糊,東西交給你,你敢接嗎?許多人不敢,平時的侃勁哪里去了?
7 V4 y* D4 k8 y2 ?8 |# ?: S. K* ~ g$ h- P# r3 P/ H
中國機械工程師上學時讀的書絕對是不少,我比較過兩國學生的課程,學的絕對比美國佬要多,學的也非常深,但你要是讓人算一根大軸,是實心的好?還是空心的好?綜合考慮強度、剛度、轉角、扭振的影響、軸的壽命、結構復雜程度、支撐類型、軸承的選擇等一系列問題時,我們工程師能非常流暢處理這些對象的人就少,念同樣的書,美國佬就會,會算會比較,能說地出道理,能和軸承廠一起討論用半剖分滾動軸承到底貴多少?2 T) \' s$ P% J" I- b7 A6 F& q- h
, A w! C4 s3 M! g 我們現代的年輕一代有對上一代老工程師的崇拜之情,這沒錯,有這種感情是因為對上一代不很了解所至,鄙人介乎受他們崇拜的那一代和他們新人之間,所以有些問題比上一代看的清楚,也比他們新人看的明白,上一代的特點主要是細致、認真、負責、責任心非常強,對細節的把握很到位。鄙人曾經涉足某特殊纖維合成材料結構,行業內的專家都是阿拉佩服得恨不得爬在地上仰視的人物,其專著都是行業內的權威東西,按現在的說法,叫‘學霸’。但你把那結構熱壓出來讓我看看,不能吧?理由可以說一大堆,諸如:溫度控制不好,壓力控制不穩,冬天和夏天的質量還不一樣等等,是真有問題嗎,其實一點都沒問題,就是個工程,普通的工程,簽合同就可以干活的工程,談不上有技術,鄙人能干的活,有技術嗎?誰說有技術,那是你笑話我!
; h( h; i$ f. f* h" g4 W. e3 i2 H6 R* i9 ^9 u
鄙人常說,我就是個沒什么技術功底的‘半瓶子醋家伙’,對什么人都這樣實話實說,國家的真正強大之時,一定是淘汰掉我們這樣的混事家伙以后的事情了。
4 i, Z$ U( A6 S2 m* V$ H, ]% a( A2 m' ^; V5 Y( N
前些天,在一個場合聽一個家伙在神侃,那家伙拉著我說:“你說中國落后嗎?很多人都說落后,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們其實什么技術都有,什么都能干,只是怕世界知道了,為了不告訴他們,我們才說什么什么不行的,是不是?”+ Z2 f. Y+ X0 U' I! w3 L& o
! L* z; k; h2 ~
“當然是這樣的,我高中同學那個年代就這么說,怎么會不是這樣呢?”我說。
( m5 Q0 C+ M0 V! u3 J: G5 W3 N5 M, e/ i0 `
玩工業,就是世界亂跑,開會,討論,收拾箱子,按單子給大家買禮物,有人問我對世界有什么感覺,我覺得都一樣,我對許多城市都很熟悉,包括大同,西安,昆明,上海,武漢,南京,還包括沿長江的諸多小的、能走船的水鄉,另外還有安徽的諸多的礦業城市。當然我還熟悉北美的許多城市,包括一些工業重鎮如匹茲堡和加國大湖區的一些工業城鎮,有時我說武漢還曾是我的第二故鄉呢!說我最鐘情什么地方,這毫無疑問就是我的故鄉---北京,有舒適的人文條件,有朋友,有藝術,有美食,其實有這種感覺的不僅是我,許多人都一樣的。
. R$ o5 }# y& h X( I' R! H! Q6 h7 ^4 l* a1 G- }
雖然故鄉好,但為了生活,大家都要四處奔波,常有人問我對北美到底是什么感覺,我告訴他,你是要聽生活層面的東西呢? 還是要聽技術層面的東西? 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當然,大多數人是喜歡技術層面的東西,有些驚心動魄的感覺,說到買奢侈品,如某品牌的皮包,最好是去歐洲,款式新,但北美比較便宜,第一是買的人少,喜歡奢侈品的人少,自然便宜,另外一個就是美元貶值了,但款式不如歐洲的新。8 ?* k: Q3 Y( J6 {) K
' i3 F# P8 Y- {
- s/ R- P; F, h# @, r" ^[ 本帖最后由 livecs68 于 2008-5-31 14:50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