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年開工后,一直比較忙,設計和制造裝配人員都經常加班;因此一些單元式生產模式的非標設備,都會走供應商外協外包流程。 前天和供應商溝通了兩臺高速精密沖壓連線生產得生產工藝布局和工模治具得技術方案,并轉發了技術協議和外包非標設備制造標準規范;結果今天供應商發來這樣一個Layout布局圖和報價: 供應商設計的布局方案
上圖所示為兩臺110噸高速沖壓線,模具按自動化標準要求設計;該產品為汽車座椅支架附件,屬于小五金類型,兩幅模具即可完成全部工序,第一副是落料與成型,第二副為整形加沖孔;雖然工序少,但該支架分為前后門左右件,此單元式沖壓布局需能適用于6種相同類型但不同形狀的零件,而且產量為每月3萬件,產品壽命5年;故此產線為多品種,大批大量柔性生產模式,所以只能用機械手帶代替人工來實現不停歇的工作。
通常情況下,給汽車行業得客戶工廠做非標產線設備,我們基本上都是采用機器人;而這次供應商報價來的技術方案,卻采用得平移擺臂機械手,說實話,起初我是拒絕得,但他們給了很多解釋:
1、這類平移擺臂機械手在沖壓自動化中,已經使用多年,屬于成熟得量產設備,不存在風險; 2、可以完全適用于高速沖壓線,生產效率高,結果沖床后設備的稼動率高; 3、此生產具有較高得成本優勢,每臺僅十萬,比機器人性價比高(安川機器人裸機每臺十五萬)。
其實這類沖壓非標設備,在本人上家公司的生產現場也有一臺,對于此設備也有一定得了解;有年在設備展會上也看到過,當時調試時得動作如視頻:
這類擺臂機械手,有四個軸,均采用伺服馬達驅動;末端可根據產品的特性采用真空吸盤,電磁吸盤,異形夾爪等多種方式進行工件的抓取;而且自身具備翻轉功能,當上下工序得模面相反時,正好使用到這個翻轉功能;我認為其最大得優勢是:產線規劃實施成本低!因為設備對與之連線的沖床,模具要求低,可適應不等距,不等高的復雜環境的自動化生產(不要求沖床等距,取料面等高)。
但這次的項目,此單元沖壓線屬于其中一部分,雖說是外包,但領導要求做到模范線、標桿線的水準;所以這類平移擺臂機械手的成本優勢,我們領導根本就不看重,說是砸錢也要做好,而領導也并不看好擺臂機械手,說它只要4軸,不如6軸機器人靈活多用,而且看著挺笨重呆板;外形尺寸比較占空間,放在設備前面,后續快速切換模具也不方便。。。
此類平移擺臂機械手,論壇得大神們肯定也接觸過此類非標設備吧,都來發表一下高見啦 ;或者根據現有產品與沖壓設備布局,有更好得機械手方案,能做為供應商來一起合作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