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0221120 于 2018-6-15 09:34 編輯
經過我們團隊近一年的努力,知型網收錄的產品數據終于有了突破,從10萬、20萬到現在的32萬。我們團隊的注意力也逐漸的開始從展會轉向一家一家企業的地推模式。但在和更多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很多無奈的事。當我們把很多類似的無奈的事情串聯起來,來分析整個中小型制造業整個群體的時候,我們發現,民族中小工業品牌崛起的路,還有很遠很遠。
QQ拼音截圖未命名.png (135.05 KB, 下載次數: 94)
下載附件
知型網
2018-6-15 09:31 上傳
先從一次客戶拜訪說起,那是一家長三角地區的小型家族企業,主營手工工具。在我們拜訪的時候,企業負責人一開始還算熱情的招呼我們。當得知我們的來意是幫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幫企業做產品信息推廣的時候,企業負責人興趣驟減。后來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國外,都是批量的訂單,少于2000件的訂單基本上不考慮接單。生意很多好,所有不考慮做品牌推廣。說到這里的時候,說實話我心里羨慕的不行,什么叫成功,這不就是嘛。 當后來聊到產品的報價方面的事宜時,企業負責人的一句話讓我大跌眼鏡。他說產品的市場售價是不穩定的,隨著鋼材的價格波動而變化。剎那間我們理解了這個公司的市場定位與業務模式。雖然這家公司有自己的品牌,但很大一部分是給別人貼牌生產。公司生意很好,是因為產品售價很低,買進來的是鋼材,加工成工具之后,也差不多上是按重量賣出去。企業的利潤是靠產量累積起來的,所以小訂單不接也就在清理之中了。更在情理之中的是,企業的利潤薄到了受鋼材價格影響的程度,所以向客戶報價都要考慮鋼材價格的變化。 相信同類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他們有很強的生產能力,也許有很好的產品品質和口碑。但問題是,企業把自己的市場定位放在了食物鏈的最底端,放在了離客戶最遠的一端。也許有無數客戶在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卻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絲毫沒有危機感,還甚至感覺良好。 我們試圖說服企業負責人應考慮強化自己的品牌,但被無情的拒絕了。我能理解作為一個企業負責人,當面對訂單多到做不過來的程度的時候的信心滿滿。作為一家企業服務和工程師服務公司,我們無權對企業的經驗說三道四,但從心底里,我們為這樣的企業感到擔憂和無奈。 人的信念和信仰是很難改變的,企業經營者的信念也是,更何況還是一個看似成功企業的經營者。我們說,民族中小工業品牌崛起的前提是對民族品牌進行升級。現在看來,在民族品牌升級的前提是品牌意識培養。 所以,路還很遠,繼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