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近10來年,日本科技企業有一種“退居二線”的樣子。這十年間,蘋果公司引領了智能手機時代,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三星憑借它完整的工業體系崛起,讓全世界都在用他們的屏幕和內存;騰訊和阿里的成功則是因為他們坐擁中國十億級用戶的市場,成功開創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而日本科技企業似乎慢慢淡出了大眾視野,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存在感越來越低。于是,有人質疑道:日本的科技企業衰落了嗎? . s( J) m0 h1 J% d& `! B d/ a
& ~- o8 o) C$ P0 v
實際上并沒有。或者說,日本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挫敗不代表著日本科技企業的衰落。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日本科技企業的冰山一角。日本那些隱形的科技企業,那些科技行業的龐然大物仍然活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 u/ W# }* H3 S1 f; x9 U
, z* T3 s- S- e$ _" J9 ~, s' h" K1 S/ S3 J/ {
! u5 H1 I6 J: m- N
1、數控機床 * n: a1 B! e4 N# b, U; s
作為制造機器的機器,機床在制造業中的地位無庸贅述。而在精密數控機床領域,日本與德國的技術始終獨占鰲頭。看一看這一長串的日本機床企業名單:馬扎克YamazakiMazak、天田Amada、大隈Okuma、森精機MoriSeiki、捷太科特Jtekt、牧野Makino、小松KomatsuNTC、會田Aida、三菱重工MitsubishiH.I.、沙迪克Sodick、StarMicronics、西鐵城Citizen、發那科FANUC、不二越-富士Nachi-Fujikoshi、東芝Toshiba、津上Tsugami、瀧澤Takisawa、遠州Enshu、岡本Okamoto、宮野Miyano等等。
% i' k/ h e, |4 o. ~4 U( t : D* R9 a. w0 z
這些企業,每一個單拿出來都是機床行業的翹楚。它們支撐起了日本機床完整的產業鏈,也占據了全球數控機床領域的半壁江山。在機床的產量上,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日本機床產出111億歐元,僅比德國低0.1個百分點,總產量超過美國和意大利之和;以軸承生產企業為例,2015年全球上榜的10家企業,日本就占了5家。這些背后都是需要強大的機床技術實力做支撐,同時也顯示日本在機床技術上的恐怖實力。
+ C! W0 r: [" Y) j
7 G. X* e7 V8 }2、工業機器人
/ s8 Q- _- R5 B; e工業機器人是我國當下“智能制造”的熱點,有助于解放勞動力,推進智能化,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無論是機器人的生產、出口還是使用等方面日本都穩居世界之首。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品牌包括:發那科、三菱、電裝、愛普生、安川、川崎等世界知名品牌。其中,發那科數控工業機器人全球銷量居第一,其24萬臺機器人銷量至今無可突破。8 w6 ]) D R& ~: e2 W
+ |* w" K8 j# [( X
如今,這些日本品牌越來越多地活躍在中國工廠的生產線上,如上海通用、長安汽車、東風汽車、格力、美的、海爾等。根據統計數據,日本品牌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產業機器人市場中所占份額已經超過50%。; {8 B+ k2 N5 s" s
! n1 @) {/ E, k8 ^4 E4 |8 L/ H
3、芯片 * ~- y, h, J& H( l* w) h
日本在世界芯片產業鏈上,占據了重要位置。
$ @' _/ D) S5 K % i# x. }3 c( u: a+ ~
在日本芯片最繁榮的年代,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達 53%,全球存儲芯片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占據了六個席位,這其中的大廠我們都聽說或者使用過,比如NEC、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等。7 W0 L( ^3 K" w3 d
U8 p! n# e4 {4 \
如今,日本深耕整個芯片產業,在細分市場上,IC元器件領域,索尼以其多年在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位于全球第一(30%以上);在半導體相關精密制造設備領域東京電子是全球第二大芯片設備制造商;再來說說芯片上游產業,生產芯片需要19種必須材料,而日本在其中14種材料中占據50%以上的份額。
* H. [/ k% g1 C! P* v' R) P# Q2 U
* k) }) w% T( R- n0 d5 S* G4 r/ J- D0 N
所以,看完這些你覺得日本科技衰落了嗎?其實并沒有,他們的科技企業仍然擁有很高的競爭力。只是在企業面臨發展中的衰落時,他們選擇換一個戰場,并且臥薪嘗膽尋找繼續突圍的可能,這種方法是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和學習的。
4 m' N, Z% b( d1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