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18-11-21 15:04 編輯
- |& k C% V3 x" T
4 i! A; g- A5 q' K上月末,科技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意味深長的新聞——《FAST驗收在即,已啟動新一輪招聘,“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這篇看起來有點高級黑的文章,簡單概括下就是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中國天眼)又要招人了,因為之前(2016年)的招聘效果不好,所以領導希望新一輪招聘能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
* }: Z* R5 K+ H( L: u9 H
既然如此,我們先簡單總結下崗位和待遇吧,看看大家有沒有興趣? 2 w& x) h4 Y/ \# V' Y% f* Y1 g; p
1、工作地為貴州黔南州平塘縣,比較偏僻。 2、需24小時三班倒,潛臺詞:常年倒夜班。 3、聘用制,即無編制,“表現優異者可入編”,但沒提具體編制數字。 4、駐地半個月后才能回家,即需兩地分居。 5、薪酬結構為工資+駐地補貼,兩項相加,“每年可達到10萬左右”。 - k( c3 B$ T% r( Q/ s
這則新聞一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工資太低了吧,這怎么能招到人呢?
2 g' I/ N. d0 c) }3 F7 F* c9 {
算一下工資。 10萬年薪,稅前每月8333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大概6500多。 但要注意,新聞明確指出,工資加駐地補貼每年10萬,如果日補貼按100元計,每月補貼3000元,這部分以此為系數上下浮動。 也就是說,這份工作的月薪構成,其實是底薪3500(浮動)+補貼3000(浮動),難怪有同學在評論中自黑道,估計也就能招來在讀博士生,或住院醫師了…
9 R; z% G, @+ Z5 t: m0 E別急著扶額,本著嚴謹的態度,我們再確認下崗位和需求,明確這次招聘的到底是不是科研人員? # Q, I3 w+ w' r! i; p% w: v
據新聞所示,我們在官網上找到了FAST的兩次招聘。 兩次招聘的崗位和數量,匯總如下表。 其中,標藍色為相同職位,可以理解為2016年開始一直沒招到,也可以理解為招到但又離職了。
4 I& y! s5 A2 J, R' m
經過我們對崗位描述和要求的仔細閱讀和理解,FAST這兩次招聘大致能分三類,一部分為工程師,一部分為科研人員,還有一小部分算內勤人員(如司機)。據上圖顯示,顯然司機崗已經招到,這部分我們不予評價。
2 W# b8 |1 m' G- K; f
先說工程師,上述崗位中有強電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運維工程師,要求熟手,有管理經驗……Emmm,能上圖的時候,我們一般不廢話—— 上圖是國內某招聘網站各層次電氣工程師的經驗要求和薪水,還是沒有年終獎、不談長期外派的水平,工資加補助一共年薪10萬的勞務派遣崗,恐怕,沒能力與之一戰吧? - G: S! }5 k+ V% _( R, D
而在科研人員的招聘中,我們更是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脈沖星科學研究和數據處理】一崗位的描述,2016年的要求是天文學、物理學博士,具體要求比較高(全面掌握、熟悉編程語言),而2018年則變成了天文學、物理學、計算機碩士及以上,要求也相應降低了一些(有基礎、熟悉語言者優先)。
+ Z! l7 a) B5 c$ e/ I, z8 Z& ?
+ X# }& y& J1 A) E7 R8 W
也就是說,官方自己似乎都沒有底氣,覺得10萬年薪能招來博士,于是悄悄地把標準從招博士降成了招碩士… 為什么10萬年薪招不到科研人員?
/ E& N& m( O" X6 g: \8 |9 v4 M
說回科技日報這篇新聞,為什么10萬年薪招不到人呢? 0 R% I, A3 j$ s y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張蜀新認為,原因有兩個:1、宣傳不到位。2、駐地偏僻、條件艱苦,工作可能會比較枯燥。 也有科研人員分析,“FAST的駐地工作短期內難以出大的科研成果,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后更希望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 但“張蜀新表示難以贊同”,他說:“科研上要出成果,沒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我們再來翻譯一下。 如果你找工作時,有領導對你說:“小X啊,我們工資很低加班很多,但公司平臺大,未來發展很好,出來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年輕人不能只想賺錢。” 你是不是會認為,這不就是給我畫餅呢嗎?
0 K5 y( @( G! B
沒錯,張主任的話就是個餅,潛臺詞無非是,科研人員不能想著多賺錢,不能急功近利,10萬年薪已經很不錯了。再看看科技日報這篇文章,官方是不是從頭至尾透露出一種——“我都出了10萬年薪為什么國內頂尖科研人員不來奉獻”的感覺呢? 還記得一個多月前登月工程師張小平的離職風波嗎?有微信公眾號文章披露,張小平在601所一年收入大概12萬,而藍箭直接開百萬年薪挖人。隨后就有國企領導寫公文,以情懷為由阻礙人才正常流動。
! h/ v! |9 G$ r E% x
當時你可能覺得,12萬的年薪,也許只是特例吧?我們的科研人員收入不會這么低吧?真沒想到,一山更比一山低… 為什么我們的科研單位就這么自信,覺得年輕的科研人才就應該為了情懷放棄可以選擇的高薪,任勞任怨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呢?不,看看他們的發際線,他們已經不青春了。要知道博士畢業的人,除非大神,幾乎都已過而立之年了,他們的家庭壓力非常大。 上圖是我們在招聘網站上隨便搜出的一所國內某非重點高校招聘,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有什么理由不選擇一個能搞科研、也能出成果,但薪水和待遇更好的崗位呢? ; M4 V; P& f$ [; h" J7 Z
這背后的體制問題,也許更值得我們深思。 $ o5 s% S. e2 s% w5 I
正如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博士所說,我們更多地要以花別人2倍的錢辦別人1.5倍的事自豪,而不是以花別人10%的錢辦別人20%的事自豪。 國家和研究院所舍得花錢投入在設備上,這很好,但更要舍得花錢在科研人員的收入上,這才是重視人才的思維。誠然,科研需要有情懷的人來做,它不是一條致富路。但科研不能致富,絕不等于科研人員就應該無條件忍受低薪酬。都已經8012年了,我們不能走兩個極端,一邊講奉獻,一邊宣揚甘于清貧,這不是親手將人才推向別處嗎? 6 E" |' y' k7 a: e) H+ ?
如《史記·滑稽列傳》所述,楚國攻齊,齊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趙國求救,讓他帶上黃金百斤、駟馬車十輛。淳于髡大笑,說:“我看見路旁有人祭祀田神,拿了一只豬蹄、一杯酒,祈禱明年五谷豐登。祭品這么少,要得還這么多,真是可笑啊。”于是,齊威王很羞愧,把禮物增加到黃金千鎰、白璧十對、駟馬車百輛,趙國也順利答應齊國的請求。
3 F2 n( `5 S2 r1 V
可見,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自古至今都是大忌。 2016年,李總理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考察時說,希望有一批人能夠靜下心來甘于坐“冷板凳”,但別忘了,總理同時還提到,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管理經驗,科研“人頭費”不要管得太死,否則很難吸引一流人才。 很多時候,有些人似乎只看到了總理的前半句,而選擇忽略了總理的后半句……
0 r2 K) t: z7 \: S$ e! {0 u& c! `1 l
市場經濟已經這么多年,真心希望政府和科研機構能審視一下自己的薪酬體系,我們沒有要求讓科研人員一夜致富,但至少要讓他們的收入配得上安心奉獻的程度,這已經是最起碼的底線了。我們要講情懷,但也不能只講情懷,對吧? 順便提一句,在知乎這個問題下,很多博士自黑了一個解決方案。
- ^, X1 q( O$ E
應該讓FAST以中科院的名義招碩士生,當在讀博士培養,畢業方向定為此次招聘的工作內容,和導師異地網絡聯系,3-5年畢業,又能出文章,年薪還10萬,一下子顯得比補貼多多了。
這個段子看哭了很多人,嗯…是不是暗示了,不光科研人員的薪酬低,碩博士的補貼也該再漲一漲了? 3 u% q+ `! v0 V0 D! B5 s: \
來源:機工教育、募格學術、科技日報、知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 6 C8 T6 m& U3 e5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