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公司的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在管理和技術有許多獨到之處。就豐田模具生產制造技術作初步的探討,這些內容對急待改進生產方式、推進科學管理和提高制造技術水平的國內汽車模具同行,可能會有一些借鑒和啟發。- m/ X/ S& q& X& W
5 H% `5 b0 }! n; L
學習TPS(豐田生產方式),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七大浪費。但是我們往往卻忽視了企業中最大的一個浪費,就是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浪費。
& u( ?6 ^8 d3 T, O9 I+ u* b8 q/ f) c
有的企業平時很注意節約,一個一次性水杯,甚至一張復印紙的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是好事情。但這和人力資源成本的浪費比起來,簡直只是小巫。
& j; `: a6 [# ~# n/ x5 \+ q$ v3 q! Z
任何一個到過豐田的人,大都會被豐田的員工震撼,因為豐田的員工太不一樣了,不僅工作認真,還會著了魔似的為公司貢獻各種小點子,以消除工作中的浪費、降低成本。) `9 n: l1 B- r( E; o0 K
9 b% g3 K) E2 U0 n( s
事實上,這個制度的根源,也是豐田管理層將西方管理方法“日本化”的結果。1950年6月,豐田英二參觀考察福特公司,將福特公司的“建議制度”引入豐田公司,石田退三又將它逐步完善,形成目前豐田公司廣泛深入開展的“提案制度”。" i8 m6 J6 K4 j* E' s" O
/ \4 k* o( ^7 J* q! G" W
據統計, 豐田公司1986年的合理化建議數為2648740件, 平均每人47件, 員工參加率為95%, 采用率達到了96%。自1989年以來因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而減少的生產成本已達數億美元, 其中僅1997年一年就減少7200萬美元。可見,合理化建議活動在豐田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1988年,豐田公司合理化建議的表彰金就達3億多日元( _* F! d3 q' z* V
但是,員工們參與改善的目的并不完全是物質獎勵, 在豐田,員工更看重的是通過自身參與公司管理而體會到的人生價值,以及被公司及同事們認可的滿足感,使他們感到自己就像經營者一員一樣,對公司抱有忠誠心和歸屬意識。7 p2 ]3 E: G. R4 ^8 L
2 V: u* L# C; x/ x. f2 \- X- K1 r“不是去工作,而是去動腦,去展示自己的智慧。”
9 s( p& f, g' a. H9 |1 \9 n, M: A( B! n" i/ @# D% e) V0 M. L
“如果你覺得工作干起來很吃力,很累人,很麻煩,工作是一件讓人難以忍受,要去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輕松起來。”' {; F3 ?1 R% z# j
7 i- r; X. ~% ] R: I- k
這是豐田管理者經常說的一句話。為什么要這么說, 豐田的管理人員解釋說, 生產一線的員工每天都要重復相同的工作。為了不讓工作太單調, 大家想了很多辦法, 盡管如此, 工作還是單調得令人生厭,讓人覺得很累。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 很容易產生“去工作真是件令人討厭的事”的想法。
" z. ]( {0 ]5 t$ ~5 F# V7 b
- v! B, h& m, Z5 g$ [8 z e晚年的大野耐一,曾經寫過這么一段話:“沒有人喜歡自己只是螺絲釘,工作一成不變,只是聽命行事,不知道為何而忙,豐田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真正給員工思考的空間, 引導出他們的智慧。員工奉獻寶貴的時間給公司, 如果不妥善運用他們的智慧, 才是浪費。”8 i0 W2 ~7 a I& f. X, d: s+ J
; H& _% X2 Y5 x8 O2 B在豐田車間,我們看到了很多日本80后男孩,把長頭發夾在帽子里,快樂地工作,事實上,豐田的員工待遇,并不比同類的其它日本公司高,但豐田員工的忠誠度與貢獻,卻是很多同類公司無法比擬的。! v' Z+ |/ j8 R* B4 A
9 x. M4 L1 o! e豐田“改善”之所以上升到魂,就在于此,豐田改善有重要的三句話:& K$ A0 v1 ?) k6 k3 k+ b
: k0 J; x& b6 R! q9 L“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價值”。
+ @9 Z- `8 S- F
8 L. c' R3 s0 O9 @“不允許對員工的提案,用評論家的口氣提出質疑”。' `: ~: r- s5 _- s8 k; g. ^! |
& v4 t! Y0 \% y“沒有代替方案就別輕言反對”。
1 d; U' }6 S4 [3 n# R' k6 P/ w0 J" C/ f1 K" A
有員工的智慧的發揮,才有真正的企業競爭力。豐田車工部有一個叫鈴木勝康的工人,提出了一個消除座位下彈簧發出“格吱”響聲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在接頭部位涂上石蠟,然后烘干,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小點子使用后客戶大為滿意。鈴木勝康因此得到了公司10萬日圓獎金,還申請了日本國內和美國專利加以保護。
# E( M4 G U. E7 ^1 ]
& [3 B5 |+ J2 w9 H) e+ x; w! n: Z; j% b
豐田在1978年前的合理化過程中,職工提出了46萬件合理化建議,當時4萬名左右職工,人均十幾件。進入90年代,平均每年收到的數目達到約200萬個,平均每年每人提出35.6個。2005年豐田收到了日本本土員工超過54萬條改善建議。真可謂是“無不見、無不聞、無不知也”! 還有什么角落不能合理化? 什么環節不能合理化? 豐田公司一個最小的螺絲釘的擰法都是最合理化的!職工的這些“建議”內容大到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生產技術、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一系列環節,小到怎樣利用舊信封和短鉛筆頭。4 V2 b/ X5 d" \* L
; A* s/ U- X% \- o* h3 w
與此同時,豐田也強調培訓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名的“大野圓圈”,就是大野耐一用來向員工傳授改善能力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工廠的地面上畫一個圈,要求員工一整天都站在圈內觀察,每隔2個小時檢查一下員工看到了什么。
; X& {/ x! b" n8 C1 K% [ Y% ]3 N" M' N
! W) M" Q& Z4 U5 B. Y4 N0 d0 Y9 C如果員工對生產過程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并看到了其中的浪費, 就會滿意的讓員工下班。這種培訓是教授員工現地現物的開始。通過培訓,會使員工意識到僅憑對生產過程的初次、表面的印象并不能發現生產系統中所存在的浪費,為了真正了解生產系統中的問題,必須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