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柵尺的原理是什么? 這個問題很多次閃現在我的腦海中,也多次百度,但是都解釋得不太清楚,或者一點都不形象,很難理解。 因為最近的項目上用到了1D Plus光柵尺(后續我會專門寫寫這種光柵尺的應用),我又想起了這個基本的問題,這次,我通過多方的資源,對光柵尺,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認識。 下面,我用對話的方式,分享一下。 羅羅,我們很多運動平臺,都會用到光柵尺,用來做閉環控制,我想問一下,光柵尺的原理的是什么? 光柵尺啊,簡單理解就是一把尺子。 打個比方,游標卡尺都用過吧,再或者卷尺用過吧,尺子上面有刻度,這些刻度作為基準,你只需要把要測的物件,和卡尺上的刻度做比較,就可以用來衡量長度、大小、深度等信息。 同樣地,光柵尺上也有“刻度”,這種刻度叫光柵,是通過光刻刻在尺子上的,只不過,它不是通過人眼來讀取信息,而是通過配套的讀數頭,來讀取位置信息。 你的比喻,我明白了,但是實際原理是不是要復雜得多? 沒錯。實際原理確實復雜很多:光柵是在玻璃或鋼帶尺上,制作的一系列條紋和狹縫,一個條紋和一個狹縫的寬度稱為柵距,常見柵距20um。 讀數頭每掃描一個柵距,就產生一個正弦波信號周期,此信號再通過一個電子電路進行細分(讀數頭內置的或者外部細分盒),比如5,10,50,100倍的細分,所以可以達到很高的分辨率。 比如,一個20um柵距,經過50倍細分,那一個周期就是0.4um,這就是廠商說的分辨率。 我有點明白了。不過我還想問一下:讀數頭怎么可以掃描光柵讀取數據呢?
Direc3.png (145.69 KB, 下載次數: 226)
下載附件
2019-8-12 00:00 上傳
如上圖,讀數頭中有和尺體柵距一樣的指示光柵(Scanning reticle),并且讀數頭中本身有LED光源,當讀數頭相對于光柵尺(Scale)移動時,LED光在經過了聚焦鏡后(Condenser lens),照射到光柵尺上,然后光通過光柵狹縫,衍射到讀數頭的光電探測器上(Photocells),這樣就在探測器平面上,產生了明暗相間的正弦干涉條紋。 接著,探測器把這些條紋,轉換成正弦波變化的電信號,再經過電路的放大和整形后,得到兩個相位差90度的正弦波,或方波信號A和B。
正弦波或方波的周期數,與移動距離成正比。尺體正向移動時,A信號超前B信號90度,尺體反向移動時,A信號滯后B信號90度。 如果轉換成方波信號,做4倍頻細分,一個周期里有4個上升沿,這個時候的分辨率只對應著一個上升沿,也就是1/4周期(脈沖)。
Direc1.png (50.39 KB, 下載次數: 216)
下載附件
2019-8-12 00:01 上傳
Reflect1.png (48.93 KB, 下載次數: 205)
下載附件
2019-8-12 00:01 上傳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情況,光電探測器和LED在光柵尺的同一側,都集成在讀數頭中。當光照射到光柵尺后,有一部分光會反射回去,然后通過聚焦鏡,照射回光電探測器,形成電信號。
我明白光柵尺的原理了。 那為什么不直接用卡尺測量呢? 你真調皮,一般卡尺只能人眼讀數,怎么把你讀到的數據,傳送到機器運動軸呢,就更不用說位置沒有走對時,如何去反饋做校正了。就算你用能夠輸出讀數的卡尺,精度也沒有光柵尺的高嘛。 那一般光柵尺的精度可以達到多少? ±15μm,±5μm,±3μm,±1μm都有。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精度,是光柵尺的制造誤差,指每走1m實際可能的誤差,而如果小距離行走,誤差會更小,比如±0.275μm/10mm,±0.750μm/50mm,就是說運動10mm和50mm可能產生的誤差分別是±0.275μm和±0.750μm,這是光柵的本身制造精度,也是選擇光柵尺的一個重要參考。 比如,我們經常希望一個軸的定位精度是±3um/100mm或者±5um/100mm之類的,那么選擇光柵尺的時候,首先,它的精度就要比這個要求高,比如±0.5um/100mm或者±1um/100mm。 另外,這里±1um/100mm并不能推導出±10um/1000mm,因為這里沒有線性關系,往往光柵尺本身,會標注一兩個短行程誤差。比如精度±10um/m,往往100mm內的誤差會小于±1um。 當然,讀數頭在細分信號的時候,也會引入誤差,叫做差分誤差,不過這個誤差很小。比如一根光柵尺,柵距20um,分辨率為0.1um,周期誤差(電子細分誤差SDE)±0.15um。指的是柵距為20um的光柵,經過200倍細分,分辨率是20/200=0.1um,在這20um的柵距內,因為系統信號處理帶來的誤差是±0.15um。 好的,我知道了。 不過,我還想知道,光柵尺的測量精度還與哪些因素有關? 通常還和導軌的精度、結構剛性、光柵尺和末端點的距離有關系,對溫度敏感的系統,還和環境溫度及光柵尺附近熱源有很大關系。 通常導軌有直線度和平行度誤差,讀數頭只能讀取到光柵尺位置的信息,而我們關心的位置通常不是光柵尺位置,而是結構上功能點的位置,也就是存在阿貝誤差。 結構剛性,光柵尺和末端點的距離都會影響阿貝誤差。 溫度的上升和下降,會導致光柵尺的熱膨脹,也會引入誤差,因為基準變化了,讀數頭會認為是光柵尺有一個微小運動。 光柵尺柵距這么小,那刻度是怎么刻上去的?光柵尺尺子一般都是哪些材料? 上面已經提到了,光柵一般刻在玻璃或鋼帶基體上,玻璃一般用于短行程尺子,大長度尺子,比如10米、30米,用鋼帶作為基體。 至于說柵距怎么刻上去的,前面也說了,是用光刻的原理刻上去的。 那光刻是個什么東西?我不是很理解,你能解釋一下嗎? 好吧,我來打個比方。 比如說,你看集成電路板,上面不是有一條一條金屬線么? 那個線不是畫上去的,是整個刷一層銅到硅板上,然后上面刷一層蠟,然后你用刀子把沒有導線的部分的蠟“刻”下去,然后把這塊板子扔到腐蝕液里,沒有蠟覆蓋的地方就會被腐蝕掉,然后你把它拿出來,集成電路板就做好了。 嗯,有點意思,你繼續說吧,光柵刻線怎么做出來的。 做光柵尺的時候呢,也是這個樣子,但是光柵尺上的柵距非常非常小,間距是微米級別的,已經沒有任何物理的刀子可以去刻出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用“光刻”了。 因為光可以被分的很纖細的,光刻是在被刻材料表面鋪一層感光膜,然后用光去照它,被光照到的地方,感光膜就會被“燒掉”,然后這個時候你用一個上面畫著刻線的“紙片”,去擋一下光,這樣就把光柵要保留的地方留下來了,然后扔到對應的液體里一泡,光柵尺也就做好了。 好的,我終于明白了。 羅羅,我還有一個問題。 增量式光柵尺和絕對式光柵尺有什么區別?分別用于什么場合?
Absolute vs incremental speed vs resolution.jpg (221.37 KB, 下載次數: 247)
下載附件
2019-8-11 23:42 上傳
增量式光柵由周期性刻線組成。位置信息的讀取需要參考點,通過和參考點的對比,來計算移動平臺所在的位置。 由于必須用絕對參考點確定位置值,因此增量光柵尺上,還刻有一個或多個參考點。由參考點確定的位置值,可以精確到一個信號周期,也就是分辨率。絕大多數場合,都使用這種光柵尺,因為它比絕對式光柵尺便宜。 而絕對式光柵,絕對位置信息來自光柵碼盤,它由一系列刻在尺子上的絕對碼組成。所以,編碼器通電時,就可立即得到位置值,并隨時供后續信號電路讀取,不用移動軸,執行參考點回零操作。 因為回零會浪費一定時間,如果機器有多個軸,那么回零循環可能變得既復雜又耗時。這種情況下,使用絕對式光柵尺是有利的。 另外,從速度和精度方面考慮,增量式光柵的最大掃描速度,取決于接收電子裝置的最大輸入頻率 (MHz) 和所需的分辨率。但是,由于接收電子裝置的最大頻率已固定,所以提高分辨率將導致最大速度相應降低,反之亦然。 而絕對式光柵,不會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可確保高速和高分辨率運行。這是因為位置根據需求和使用串行通信確定。絕對式光柵最典型的應用,是表面貼裝技術 (SMT) 行業中的貼片機,在該行業中,同時提高定位速度和精度,是永遠追求的目標。 好的,明白了。 一般根據哪些數據去選擇合適的光柵尺呢? 第一, 是精度。 第二, 分辨率。 第三,行程。 第四,最大檢測速度。 第五,電接口及電線長度。 第六,安裝方式及安裝空間。 第七,抗振動性能。 第八,價格。絕對式光柵尺一般貴20%。 一般來說,精度和分辨率是我們選擇光柵尺的首要因素。 那我想問了,如何根據定位精度,或者是重復定位精度要求,來選擇光柵尺? 這個,我舉個例子吧。 比如,要做一個行程100mm,系統定位精度是±0.01mm(±10um)的移動平臺,我們可以選擇行程是120mm,精度是±0.5um/1m,分辨率是0.02/10=0.002mm的光柵尺。 這樣,行程有20mm的余量,可以用于做硬件保護,而光柵尺本身的精度±0.5um也很常見。 關于分辨率,之所以取定位精度的1/10來選擇分辨率,是因為存在控制誤差,通常在±10cnt,這里所說的1cnt,是指的,在光柵尺本身分辨率基礎之上,做了細分處理之后的分辨率,通常有4倍或者8倍細分。 比如4倍細分,那么上面分辨率為0.002mm的光柵尺,分辨率將達到0.002mm/4=0.5um!10cnt也就是±5um,留了一倍的余量,這個主要考慮,系統還存在機械誤差,比如傳動系統,結構剛性等,這些因素也會吃掉一部分精度。當然這些是幾何誤差的范疇,可以通過測量,獲得誤差曲線,進行一部分的補償,但是,還是有不一部分動態誤差,無法補償。 另外,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關心絕對定位精度,而只關心重復定位精度。一般來說,系統的重復定位精度的數值為定位精度的1/2~1/3,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數量級,即1/10。比如,此例子中,一般來說重復定位精度在±0.01mm/2~±0.01mm/10=±0.005mm~±0.001mm之間。 當然,還有一點,系統的重復定位精度,一般介于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之間。 好了,關于光柵尺的選擇,我就說這么多吧。 好的,羅羅,我可以再問最后一個問題嗎? 你問題真多,說吧。 光柵尺的安裝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說一兩點就可以了。 第一,我覺得需要預留好調整空間吧,因為很多時候空間不足,不好調整讀數頭,造成調試花太多時間,維護也很麻煩。安裝后必須進行精確調整,根據指示燈的顏色來判斷調整好壞。 另外,一般光柵尺的安裝面,要和導軌面保持一定的平行度,比如0.1mm,這個要求,往往比安裝的搖擺平行度要求高一倍,比如搖擺平行度要求0.2mm。 好的,我明白了,感謝你的回答。 客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