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外行,突發奇想,搞了這么個東東,不知對各位專業人士是否有用。 一、特別說明: 本結構的最大特點是:在確保良好密封性能的前提下,通過轉子相對于定子內腔的同軸線旋轉,實現容積的不斷循環變化。 該結構可應用于汽輪機、水輪機、壓縮機、氣動馬達、液壓馬達、液壓機、真空泵、動力傳輸等眾多領域,具有非常明顯的節能環保等優勢。 二、結構特點: 1、同軸線旋轉:轉子相對于定子內腔同軸線旋轉,無偏心旋轉、無擺動、無往復運動; 2、結構對稱:旋轉結構完全對稱,沒有震動源,可實現高速運轉; 3、結構簡單、加工難度較低、運動件少:只有定子、轉子、行星輥、同步機構等極少部件,沒有進排氣機構(發動機),沒有活塞、彈簧等部件; 4、該結構若加工成環形,可內置發電機、電動機、渦輪、葉片等; 5、該結構可拓展性強,根據實際需求,可通過增、減行星輥數量拓展出多種類似結構,還可多結構串聯、并聯; 6、該結構屬于通用型結構,容易推廣、普及,方便售后服務; 7、行星輥及定子內壁曲面形狀均由其橫截面對應曲線的軌跡方程確定; 8、在行星輥同步機構作用下,行星輥相對于轉子做同轉速、反方向的旋轉運動,行星輥相對于定子只做沒有自轉的平移運動。 三、流體能量轉換結構的性能特點: 1、結構對稱,運行平穩,震動噪音較小,可實現高速旋轉、正反轉; 2、工作腔容積變化平緩,輸出較平穩,如多結構合理串聯,可大大改善輸出波動; 3、密封性好、自吸力強,方便潤滑、冷卻,磨損較小; 4、通用性強:在眾多領域的基本結構相同,很多零部件甚至整體結構均可適度通用互換。 四、軌跡曲線(2個行星輥): 行星輥8在轉子上互成180°,行星輥位于腔槽13內并與腔槽同軸線,行星輥通過行星輥軸2可旋轉地支撐在轉子的兩端。 如下圖所示,在同步機構作用下(可視情況設置同步機構),第五曲線23是第一曲線16與第二曲線21的連接點M1在行星輥8橫截面上劃出的軌跡,第六曲線25是第三曲線19與第四曲線18的連接點M2在行星輥8橫截面上劃出的軌跡線,第一曲線16是第五曲線23與第三圓弧線22的連接點D1在定子1的所述凹槽9底面上劃出的軌跡線,第二曲線21是第五曲線23與第四圓弧線24的連接點D2在定子1的所述凹槽9底面上劃出的軌跡線,第三曲線19是第六曲線25與第四圓弧線24的連接點D3在定子1的所述凹槽9底面上劃出的軌跡線,第四曲線18是第六曲線25與第三圓弧線22的連接點D4在定子1的所述凹槽9底面上劃出的軌跡線。 五、密封磨損(2個行星輥): 轉子6在定子1內旋轉一周過程中,D1點所對應的行星輥8的頂角棱線僅與第一曲線16所對應的曲面接觸,D2點所對應的行星輥8的頂角棱線僅與第二曲線21所對應的曲面接觸,D3點所對應的行星輥8的頂角棱線僅與第三曲線19所對應的曲面接觸,D4點所對應的行星輥8的頂角棱線僅與第四曲線18所對應的曲面接觸,第三圓弧線22所對應的行星輥8圓弧面僅與第一圓弧線17所對應的定子1內壁圓弧面接觸,第四圓弧線24所對應的行星輥8圓弧面僅與第二圓弧線20所對應的定子1內壁圓弧面接觸,M1點所對應的定子1的內壁棱線除與轉子6圓柱面接觸外,還與第五曲線23所對應的行星輥8曲面接觸,M2點所對應的定子1的內壁棱線除與轉子6圓柱面接觸外,還與第六曲線25所對應的行星輥8曲面接觸。 行星輥8上D1點、D2點、D3點、D4點所對應的頂角棱線(密封條),分別只負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曲線所對應的定子內壁曲面的密封,接觸時間較短,磨損較小。 1 |/ H* a0 y. s5 ~. w8 x9 J
9 i) t' t# m1 o. @- A* P7 r# X) K六、多個行星輥結構圖:+ f! J$ n/ }$ z; D
- \2 w9 V+ R5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