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東方三大佬,到萬通六兄弟,到聯(lián)想柳傳志與倪光南,真功夫內斗、國美之爭等,江湖義氣、不合理的股權設置、利益分配不平衡、合伙人角色轉變、理念沖突、功高蓋主是中國式拆伙的一些關鍵詞。
% l- \8 J! T8 ~ t/ h/ j1 ^/ O: D N' L0 i- d' A
和君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明夫在《高手過招》一書里提及,最早新東方學校是個雜亂無章的大攤子,一塊大牌子底下擱著一群個體戶,盡管名師輩出,但學校老師如同地方諸侯割據(jù)、各自為政,有人把持了托福班和GRE、有人把持了雅思和GMAT,誰能多開班,就能多分錢,校方只管拆帳,其余幾乎不管,導致老師們?yōu)榱俗陨砝娉霭l(fā),互相擠兌攻擊,搶課程、搶學生,對新東方品牌產生了負面作用。" B* `! W3 @% [% G4 O
6 F( O5 J+ s4 t
直到2000年俞敏洪找到王明夫,制訂出一套統(tǒng)一戰(zhàn)略,慢慢把權力重心從“地方諸侯”手上收回“中央”,對學校進行股份制改造。王明夫形容,當時各方利益難以平衡,俞敏洪安撫了這個又得罪了那個,最后核心團隊辭職的辭職、栽贓的栽贓、跳槽的跳槽、另起爐灶的另起爐灶,爭權奪利到了白熱化程度,連創(chuàng)始大佬間都氣氛火爆。2 f) r! K% P; [
6 R0 J i0 ]9 W8 Z5 @熟識新東方三大佬的人士說,三人因為有創(chuàng)業(yè)的革命情誼在,許多沖突是在一方覺得對方應該能理解、支持的情況下,發(fā)生了期待的落差,導致嚴重的失落感,使彼此間的沖突放大、更加難以收拾。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竟然帶領內部教師進行“革命”,反對他的新政,心中憤怒不解,直接讓人把徐小平的辦公室占了;隔日徐小平上班一看,見到自己的辦公室里坐著別人,幾乎說不出話來。但是在熟悉雙方的人士看來,徐小平也有私下為俞敏洪化解集體沖突的想法,并不是單純?yōu)榱朔磳τ崦艉椋八麄兊氖拢凑f不清。”類似的沖突持續(xù)進行了四到五年,王強、徐小平以淡出新東方收場。& I3 Y$ l, u2 X! q6 M/ n- W
9 e# r" T( r& {: c
萬通六兄弟在1991年創(chuàng)立海南農業(yè)高科技投資聯(lián)合開發(fā)總公司,此后六兄弟陸續(xù)離去,直到2003年王功權離開公司,剩下馮侖為止,歷時12年時間。馮侖在《野蠻生長》中以“梁山模式”形容萬通六兄弟,“座有序、利無別”,股權利潤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漢在海南聚義,是水滸的現(xiàn)代翻版。結果商業(yè)合伙的關系中,兄弟情義往往凌駕了合伙關系。* X) A- ~8 i; y$ D g
商業(yè)關系終究是商業(yè)關系,必須回到商業(yè)經營的層次就事論事。王石第一次跟馮侖見面時,就預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沖突,馮侖當時不以為然,直到第一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間對于企業(yè)經營理念、決策、資源分配的意見沖突不斷,兄弟情義反而成為最難以跨越的一道障礙,“我住在保利大廈1401房間,潘石屹住樓下,我們很痛苦地討論著,等待著,就像一家人哪個孩子都不敢先說分家,誰先說誰就大逆不道。”+ w2 Q* o% Z$ v0 _0 r
據(jù)說,他們最大的分岐在于錢往哪兒投。馮侖說,全部是經營思想上的不同,你想往東我想往西,沒有利益上的紛爭。大家說不到一塊去,于是爭吵就不可避免。“大約有一年時間,我們一開會就吵,幾乎天天吵。”潘石屹說,吵到無法調和時,剩下的只有分手。 現(xiàn)在看來,以“水滸模式”起家的萬通,梁山眾好漢打下一定的江山后,分解是必然的。- f# D1 G3 p0 Z0 s5 @
3 p) m1 w' M2 B1 N4 s. \
1994年聯(lián)想集團創(chuàng)始元老倪光南狀告柳傳志事件尤其具有代表性。1 k0 e0 }* Q3 H$ N/ R/ I
倪光南是技術派,柳傳志是銷售派。柳傳志曾經在公司宣稱,“只要老倪說的都對,老倪是有效數(shù)字1,別的科技人員都是0,這些0只有跟著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績。”柳傳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倪光南在香港開發(fā)聯(lián)想286主板,事前,柳傳志再三叮囑負責生產的周曉蘭:“設計出來的主板一定要再三審查清楚,再去生產,批量生產后,再發(fā)現(xiàn)錯誤,損失就太大了。”倪光南等不得時間,強令周曉蘭投入批量生產,結果出了錯。周曉蘭和倪光南發(fā)生爭執(zhí)。最后,柳傳志不得不出場,硬著心腸對周曉蘭吼:“和老倪發(fā)生的任何矛盾,都是你的不是。做這件事情,出了成績,是倪總的,有錯的話,你就得擔著。不行,將你調回北京。”最終,柳傳志將周曉蘭調回了北京。2 @6 J2 N; e; H+ r/ Q; t' P
但是,最終兩人對公司經營的理念到了最后南轅北轍,聯(lián)想退出倪光南主導的漢卡市場,柳傳志并且否決了倪光南申請的大筆研發(fā)經費,倪光南在聯(lián)想的主要項目幾乎停擺。
' n4 c9 }4 U1 f/ \+ v; |# s3 t7 J+ C4 ~8 x F8 T
蔡達標、潘宇海,昔日攜手創(chuàng)業(yè)的兄弟,共同打造了全國餐飲連鎖企業(yè)真功夫;他們,前者是真功夫的董事長,后者是真功夫的副董事長,但他們擁有同樣47%的股權;他們都不排斥真功夫的IPO上市計劃;但前者已身陷囹圄;后者欲借機重掌公司大權。自2006年蔡達標與潘宇海姐姐潘敏峰離婚后,蔡潘家族的矛盾便日漸升級。不過,一位真功夫子公司的高層稱,真正促使蔡潘翻臉的是蔡達標啟動的一系列“去家族化”改革。
$ z+ X5 g7 ^8 Z( s8 w, w7 u$ [3 i在“去家族化”改革的進程中,真功夫多位中高層離職或被辭退,尤其是與潘宇海關系密切的原董事周明、華南區(qū)總經理易正偉等的離職,使潘宇海進一步被“架空”。不過,初始股權結構的設置不合理也被認為是內斗的根本根源。初始,真功夫曾由蔡達標、其妻弟潘宇海和一家蔡潘兩家共同擁有的公司“雙種子”共同持有。這樣平均分配的股權結構,對于投資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合適的結構,“如果兩方意見一致還好,不一致就很難辦”。' A4 z9 c3 I9 y3 V) j& Q
( [0 i$ d7 E. I; b
1993年3月,大學畢業(yè)分到山東萊蕪鐵礦的孫成綱迷上了股票。很快,他編制的程序在286微機上運行成功,這就是“神光預測系統(tǒng)”的雛形。經過幾次“幾乎賠進去全年工資”的挫折,1994年10月,孫成綱創(chuàng)立了山東神光咨詢公司的前身—神光工作室。當時,弟弟孫成旗師范畢業(yè)后在一個山區(qū)中學當老師,每月工資幾十塊錢。父母親對孫成綱說,你帶著兄弟,一起干吧。孫成綱二話沒說,就把對證券業(yè)一竅不通的三弟孫成旗帶進了浮躁的股票市場。1996年注冊成立了山東神光鐘英證券咨詢公司。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孫成綱50%,孫成旗40%,董琳10%。資金全部由孫成綱墊支。3 `9 r' t3 x' @. p- Z3 S/ l
后來神光證券成為山東省第一批三個被授予經營權的證券公司之一,在國內也處于領先地位。孫成綱負責全局和技術,在臺前拋頭露面,沖沖殺殺;弟弟孫成旗負責管理和業(yè)務,在后面穩(wěn)穩(wěn)的掌著舵。相互制約、相互提醒,大事小情,哥倆商量著來,配合相當默契。當企業(yè)走過初創(chuàng)期,累計資產達到2億人民幣的時候,兄弟之間卻出現(xiàn)了對企業(yè)經營理念的分歧,成綱堅持多元化發(fā)展與成旗對本行業(yè)做深做專的思路格格不入,兄弟間的矛盾不斷凸顯。直到由于弟弟與另一股東董琳結婚后,造成兄弟雙方所占股權都是50%的時候,沖突終于全面爆發(fā)。
, d( R! e& p- D1 O2 O9 Q; G- c; C
1996年陳曉(微博)一手創(chuàng)建上海永樂家電,2005年10月,陳曉率永樂在香港上市。國美電器于2006年并購永樂家電,此后陳曉擔任國美電器總裁。很多人把“黃陳之爭”看做創(chuàng)始人與職業(yè)經理人的斗爭。3 r0 a& G* ]4 @& M6 F
但有PE投資者提出:陳曉不是職業(yè)經理人,他是創(chuàng)始人!陳曉創(chuàng)業(yè)十余載,創(chuàng)始人的基因、性格、行事模式,已在他多年的企業(yè)掌舵生涯中留下了烙印,被國美并購之后,陳曉要從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轉身成為企業(yè)的管理執(zhí)行者,這對其本身而言,就是一個極為艱難的挑戰(zhàn)。
( N F$ [4 f: a0 P$ i* K- j7 ]被并購之后,陳曉的職位是CEO,按照現(xiàn)代公司治理的分工,CEO是代表管理層與董事會溝通和協(xié)調的角色,是企業(yè)的主要管理執(zhí)行者,這個角色往往被認為是更多帶有“打工”的色彩。在這位PE人士看來,國美并購永樂之后,黃光裕用陳曉為CEO,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也注定陳曉一有機會,就會爭取自己可以在“相當于創(chuàng)始人”的位置上去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縱觀大多數(shù)企業(yè)并購的案例,尤其是實力差距不是太大的企業(yè)之間的并購,但凡被并購的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在新公司都是呆不長的。
/ c; `1 T2 Z. I1 I5 \; y8 E9 W5 V- v5 S9 a9 G
當年在伊利,負責戰(zhàn)略指揮的是鄭俊懷,作為二把手的牛根生扮演著實戰(zhàn)家的角色。隨著牛根生屢建戰(zhàn)功,在員工中的威信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了對鄭俊懷功高蓋主的局面。9 W/ I: F, n. L% w8 u
鄭俊懷的戰(zhàn)略思想是穩(wěn)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zhàn)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鄭俊懷擔心,如果按照牛根生的思路發(fā)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fā)生的。1998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
9 T3 E/ f" {$ k; Q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傳遞出的陌生和不信任。最后牛根生不明不白地以“外出學習”的名義離開了伊利。后來創(chuàng)辦蒙牛,從伊利跑過去幾百名員工。1 y3 v7 _( U: F& N8 i
) Q D5 m5 G# ]4 Y) R1 x8 i! D
導演陳可辛也曾有合伙失敗的經理。1990年代初,陳可辛和曾志偉等五個人做UFO電影公司。陳可辛說,最初因為每一個人單獨的實力不夠,想要在電影圈里面有話語權我們就要集結一班人一起做。當然中間也有一大堆問題,那些關于電影的問題更尖銳,更明顯。
/ |0 p9 {0 S% U在利益分配上,曾志偉是老大,雖然他不干活,但因為他是精神領袖,他有話語權,利益分配一定是他拿大頭。電影就由陳可辛等幾個年輕人拍,賺了錢就平分,因為不平分擺不平。但是慢慢的,賺了錢平分的方式就開始不平衡了。& T$ X6 e/ {- k1 e
陳可辛說,當時UFO這個大范圍的合伙矛盾里面,其實還有一個更小范圍合伙矛盾是陳可辛跟李志毅,UFO頭兩部賣座的戲都是陳可辛和他聯(lián)合導演的,聯(lián)合導演賺錢了怎么分?這里的利益分配就會有矛盾。
; R% E. W6 f; `5 y; e經歷過UFO之后,陳可辛后來跟另外2個朋友合伙,一開始就講清楚三個人怎么分,但結果還是散了。
5 C% F! g/ O! C0 S7 V7 T# l& m$ a3 s! G& H" [3 {
很多事情,有了中國特色就能自圓其說了,就是一種跟世界邏輯不一樣的東西。”中國式合伙,則是公私不分。他自己也做不到把生意變成像打球,球打完之后,就喝酒。合伙制是西方的提法,中國不存在這種概念,做生意一般都是從最親密的關系開始,史玉柱是跟老婆,柳傳志和早年摯友倪光南,馮侖跟朋友,里面裹挾很多情感,最后,大多數(shù)都分了。”
$ j$ K8 T, C$ r# F& v; u' ?3 z! o. G6 }% v) h/ k1 Z& v% A! W3 `
點評:
, Z1 u0 a' F( P1 j/ h) X: Q江湖義氣、不合理的股權設置、利益分配不平衡、合伙人角色轉變、理念沖突、功高蓋主是中國式拆伙的一些關鍵詞,但歸根到底,是社會生態(tài)沒發(fā)展到工業(yè)社會生態(tài)。所以,千萬不要跟朋友合伙開公司,否則最后連朋友都做不了。
9 `" [7 a8 Q% I4 Y/ c2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