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運業已進入“寒冬”,眾多航運公司“擱淺”,有航運公司老板棄船跑路 ,也有企業降薪、轉行、砸船賣鐵求生存,業內預計行業恢復正常利潤需2~3年。
_) |- g6 E; ?+ t' V6 ]作為經濟風向標之一的大宗商品交易,直接影響到航運業的發展。7月7日,生意社發布2013年上半年大宗商品經濟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表現低迷,上半年國內制造業經濟處于較為嚴重的收縮狀態,經濟下行明顯。: z5 m7 J+ w. A# n1 o
58個主要監測的大宗商品品種呈現跌多漲少的表現,其中6成商品跌幅超過5%,近3成商品跌幅超過10%。綜合來看,上半年58大宗榜跌幅為8.64%。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2013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的綜合表現是近3年來較差的一次。9 ~+ a: ? w: x; _! w/ H1 }0 j# k
有航運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大宗物資需求增速明顯放緩,行業的首要任務仍是消化運力,這一波新船交付高峰正在過去,產能消化及行業恢復正常利潤預計要2~3年的時間。, t- Q9 W7 B0 l7 {; o2 w9 Y
據中國遠洋財報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遠洋盡管實現營業收入152.34億元,但凈利潤卻為負的19.88億元。今年若該公司繼續虧損的話,將會在A股市場暫停上市。這已不是中國遠洋第一次面對巨虧的境遇。2012年,中國遠洋巨虧95.59億元,繼2011年虧損104.49億元后,連續兩年成為A股“虧損王”。航運業低迷拖累了上市公司業績,即便是航運業的龍頭企業也難以幸免,為了提振業績包括中海發展、中海集運、中海海盛等企業紛紛“砸船賣鐵”,先后出售了一批船舶資產。為了減少虧損增加盈利,一些公司投入更多的精力尋求突破轉型。據媒體報導,有“廣東粵新海工”人士稱,公司目前仍是以造船業務為主,但已經轉型做石油裝備業務。而廣船國際人士也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公司通過開發一些細分市場的高價值業務接到更多的訂單。
航運業低迷不僅令中國遠洋這樣的航運巨無霸“擱淺”,中小航運企業更是面臨倒閉危機,一些資不抵債的老板則是“棄船”跑路。有些民營航運公司因資不抵債快要倒閉,老板也聯系不到了。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中小企業發工資都出現困難,推遲幾個月都很正常,薪水也比兩年前大幅降低。如三副這樣的崗位,工資景氣時在1萬~1.5萬元,目前大約在5000元左右。
按照傳統慣例,三季度下游市場即將步入傳統淡季,短期需求不容樂觀,然而在市場需求有限的情況下,新船仍然持續投入市場。有航運業人士認為,在泡沫時期出現天量的新船進入市場或訂單,而很多老船又沒有及時退出市場,超出正常需求30%以上,令航運業一蹶不振。( f& @: }* I+ `2 T2 B, F
# ~6 \$ E2 h9 @- J9 B+ @
點評:
1 v1 }, Z8 H9 h4 |這么比較,機械行業才到秋天呢
8 ^; E! T5 @9 F2 t6 E) k" W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