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看了下微軟暴力裁員的事件,有所感觸。至于微軟裁員的原因、結果等這里不去做討論,畢竟與我們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
6 p% m* [% R8 V. V( d" V/ m! V- o# `0 F* R
有所感觸的主要是被裁員工,這些被裁員工并不一定是表現不好或者能力不足,但通過報道和自身經驗確實為這些員工的未來感到有些擔心。
0 T, y) H7 e! E8 k% Q
8 \, a% Y' | f& I' |% m 微軟此次裁員的重災區是收購來的諾基亞部門,有些員工在諾基亞已經服務了很多年,5年,10年,15年的應該不少。諾基亞原來是一家比較成熟的大公司,工作氛圍、流程、制度等應該已經比較完善,這種公司在我看來主要就是一點:每個人都是整個公司流程制度上的一個點,或者叫一顆螺絲,每個人只負責自己業務范圍內的事,業務外的事很少有機會去參與,分工很細。這也許是這些企業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但我想說的是,這種情況可能對公司有好處,但對個人長期發展來講未必是好事。$ X3 W! [2 F7 T8 p' G: J4 I
- V4 K) D, L3 X; [
在這種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的員工,其工作方式、心態、業務能力等已經固化,而且面很窄,就像報道里所講的,有些員工的技能只在諾基亞里面才有,在其它單位用不到,他們一旦出來面臨后續重新找工作等問題將會出現很大困難。一方面原來的薪資待遇一般不低,新工作肯定不會愿意降低自己的薪資要求,而出的起高薪的畢竟不多。二是原來在外資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方式,估計也只能在同類型的外資企業當中尋找,至于民企等按照我的看法是極難適應的,三是員工技能面過窄,這也導致只能在分工較細而且有一定經驗關聯的單位尋找,如果再加上地域因素,這種類型的單位就更少了。
# p) |8 E% C7 j7 w) g. }5 {3 g p$ z! V, ]2 b% j
對于年輕人來講,可能還好些,畢竟還能重新學習,但對于工作較久,40~50歲的人員來講面臨的困難將會非常大,家庭的壓力、精力等都不同。前年也曾聽說,蘇州園區的一家單位裁員,一些工作了十多年,年齡40多歲的員工被裁掉了,這些員工再就業困難很大,我所了解的有一個經理級別的找了一年仍未找到,當然,“經理“也只是一個頭銜而已,其含金量不得而知。% a& v& o9 y3 D* M
& |8 d8 v) d4 F 我的總體感覺就是,在這種類型的單位工作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感受,也許5年,10年不出問題,但10年以后誰都不敢出現問題。等到你40,50歲的時候,那時已經被這種體制把激情、能力等磨滅的差不多的時候,突然出現工作變動,何去何從?雖然我未曾在外資單位工作,但知道一些情況,有時職業危機感很強。一個所謂的好單位對個人長期發展來講到底是不是好事,不得而知,但我的感受就是:什么是鐵飯碗?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好的外資企業,上市公司?這些我認為都不是,最大的鐵飯碗應該是自身的能力!可能有人會說,可以自己去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種人有但很少,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這種環境里久了必然產生懈怠,而且由于工作原因也很難。8 j* l. r% y) i5 X+ o w$ B
) e( S) y1 Q! H$ ]8 @
對于已經在這種體制單位內的人員來講,通過這種裁員事件,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自身未來出路問題了,還是自己琢磨吧,畢竟每個人看法不同。對于我們做機械的人員來講,面臨的問題應該是類似的。5 \- a5 d9 P4 L: ~( B. |( p
8 t7 y! \6 S1 P- `9 ^% C5 H
由此我想到剛畢業找工作時面臨的問題,是成熟的外資企業?國企?民企?很難選擇,而且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可能會有一種面子心理在里面。如果可能的話,我想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那種比較成熟的外資企業,利弊很難說,關鍵還是看個人。1 X, H7 H- }: V' [
; D2 U4 t& ^+ H7 r* p
大伙有什么看法或者知道的一些經歷,不妨發出來給大家伙參考一些。
7 G/ Q. Q, Z; _' n* B. ^/ T0 {( c7 j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