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福瑞特孚 于 2015-3-19 20:03 編輯
7 F$ k/ }4 y. \" r9 i0 U7 z
7 E+ L0 M& ]; G 其實除了在朋友溝通時給的建議之外,我也一直在思考第二次創業,思考應該選擇怎樣的合伙人,思考應該以怎樣的合作方式。慢慢地,我產生了一個注冊公司然后找其他工廠代加工的想法,這一想法就在與朋友年底碰面時得到支持。找工廠代加工,說難聽其實就是皮包公司,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用一個時髦的詞,可以說是“整合”。我從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外企上班,工作是跟供應鏈相關的,因此接觸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機械行業的工廠,不難看出,那些墨守陳規,把一個產品所有的工序都放在自己內部完成的,很少有發展良好的。很多案例已經證明,專業的工廠做專業的工序,這樣把資源整合起來,能夠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一點,南方的形勢比北方要好很多。. M( m( {3 r+ w x. v1 T
! J6 ]: O6 q! O 說干就干,第一次創業的方向是合伙,那么第二次的方向就是“整合”。于是,注冊公司和尋找合適的代價工廠同時進行。注冊公司也是交給專業的代理公司去做,我只是在需要股東到場確認時出現了幾次。剩下下班以后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找代工廠上。. F$ X& D, z. |) J- A2 t5 t3 `3 {2 x* Q
7 n N& d6 \1 A4 J/ d% ]- g 問題又來了,客戶的產品是來料加工,加工工藝也比較簡單,最難的地方就是做一個有效的工裝,剩下的就是數控車和加工中心來完成,質量和外觀都能保證。但是,盡管我早就意識到北方很多小工廠的老板都是上來就跟你保證肯定能干好,沒問題。要么就是你提技術要求,他答應,而實際做的時候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于是,兩種老板都讓我一開始就領教了。* r+ K, R b% U0 o9 B- }! v
# h$ _5 l0 H, i. s8 x0 L8 D
補充一下,由于第一個訂單產品,年訂單量12年的保守估計是500套(產值14萬左右),好的話能到1000套(產值28萬),所以,在前期尋找時,好多稍具規模的工廠都不愿意做,甚至一些小企業都不稀罕做(個人認為又是北方企業存在的問題)。
1 Q6 l3 y$ j% Q5 g) v7 e. ^+ {' O( _1 s& x& a
第一家初步談妥并且考察認為設備能力沒問題后,我把樣品毛坯帶過去了,老板一口一個這活兒太簡單了,確實,這個產品確實很簡單,只有一個內孔尺寸公差是0~0.02,再有一套M100的內外螺紋需要通止規檢驗。把要求以及以前別的工廠曾經出過的問題交待清楚后,老板答復五天后做好工裝,我把毛坯留下了。三天后我打電話詢問工裝怎么樣了,答復我再有兩三天就好了。五天后繼續電話詢問,答復還得兩天。七天后電話,答復我“工裝不好做,你過來把毛坯拿走吧”……我放下電話,開車直奔工廠,去車間轉了一圈,根本沒有所謂的在做的工裝。老板看到我后,臉上堆著笑:“最近活兒太多了,實在抽不出空來做工裝。”我什么也沒有說,把毛坯裝上車擺擺手走了。
0 b y: b& y* {. C+ r" b; g F0 |' z2 X# \; }
第二天,接著去了第二家在電話里已經溝通過的工廠。老板看了說,這活兒普車干多好?我說普車加工M100的螺紋,能保證通止規合格?我要求必須用數控。老板答應了,答復先做工裝。我特意問了活兒多不多,別過了兩三天再告訴我沒空做。老板說肯定不會。我又強調,一定要用數控車加工螺紋。約定好三天后做好工裝,然后開始加工。三天后老板打電話告知我工裝已經做好,開始安排加工了。第四天,我開車去了工廠,跑到車間數控車區域看,沒有看到樣件,難道又被忽悠了?去辦公室找老板,老板說在后面的車間。后面的車間?普車區域,我質問老板,老板堅持說普車工20多年的經驗了,肯定沒問題。又說數控車就為這一個樣品,調程序太麻煩了……跑到普車區域,工人正拿著螺紋規試件,一看老板來了,問“老板,止規止不住不要緊吧?”我親自過去試,這哪里是止不住,止規在樣件上上下左右都有間隙!!!老板這時來了一句“讓工人把那個母件的螺紋加工大一點,兩個擰在一起后別太松就行了吧?”; t6 N( O2 Z6 g) k
/ U' c' j+ o9 C4 G 我允許你按照我的要求做,在調程序時出現錯誤導致加工不良,但是堅決不允許自以為是!
5 ^& g" c) ^6 y; F, j 我不得不繼續尋找靠得住的工廠,終于,經朋友介紹,我在第三家也是現在一直合作的工廠這里一次把樣品做合格了。
7 s% u# ]8 M.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