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經理過來了,說是甲方讓俺去一下。 不對哪,此甲方單位不是俺負責的地盤哪。表示很驚訝。。。 “讓Y工去,俺管不到那塊,這是他負責的地盤”。 為啥哪,俺手中也有活喔。再說掃好自己門前的“雪”已很不錯了,哪還有精力去管別的。而且還會影響俺手中活的進度了。 有時,多一事正不如少一事哪。 “老兄,老兄。這可是甲方指定的喔,你再忙,也得去。誰讓俺們是服務性行業么。那個Y工,甲方領導說過不要他去。” “兄弟,為嘛”俺問道。 “誰知道,反正甲方說是不要他去。”現場經理答道。* ?0 w8 N7 C8 x9 D( u
* j+ w. o0 A: B# P( P 搞不清哪,搞不清。 Y工的為人,接觸長了才明白,做過活,也能做點活。但綜合實力稍欠妥,考慮情況僅考慮自己熟悉的,理想化的,對總體的大局觀有可能考慮不周。估計是早先沒有真正玩過的總體。但自已卻不覺得,以為自己行。問題還有是如果新設計的東西,不懂業內一些道道時也不肯詢問曾經玩過的家伙。而且平時和一般的人交流時是沉默寡言,但和談得來的卻是滔滔不絕,一套套的。。。 而且是有時會不顧企業實際情況,能夸夸其談,會閑聊什么管理模式,可以采取什么辦法之流的。雖然從理論上說肯定沒錯,但根本不顧企業實際情況等各種外部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就是看上去比較“務虛”。 而且從一些工作情況看來,為人比較自我,和人交流有時存在以已為主的一些問題。所謂的比較“清高”,瞧不起車間一些實際經驗比較“牛”,但理論欠妥的家伙。帶來的問題就是車間那幫家伙根本不服他,總喜歡找個借口“調戲”他一下,看一下他的“笑話”。 曾經在玩一個單子時作項目主管,因為沒有全局觀,所以僅只考慮到機械部分,根本沒有考慮電氣控制那部分。結果在總體報價和設計時沒有考慮。。。最后安裝調試時才發現欠缺了,只得再和甲方協商處理。。。 而可能是計算功底欠妥,所以曾經在設計一個十多米長的鋼結構蓋時,根本沒有考慮材料自重引起的撓度現象。結果是在車間剛成型,就發現了自重引起的總長度上撓度過大,無法滿足工況要求。而且在現場則還要加上其它零件,那么撓度會更大。所以只能重新整改加固提高整體剛性了。。。 再有過有次圖紙發下去后。被生產上有經驗的家伙看出了明顯“破綻”,電話讓俺去了,請俺“診別”。俺看了下,的確很明顯的是當滿載工作時受力不夠,如果制造,則如果技術協議滿載時肯定被破壞結構。生產上的家伙說是和他比較難“溝通”請俺去“說服”一下,因為他們說不出一些“道道”,再說 “知識分子”之間也好溝通。 NND,這幫家伙,隨手一扒拉,一下子將俺也劃入了“分子”之列了。就俺文化素質,也能當“知識分子”?估意將俺抬高了,讓俺去”填坑”才是真的,呵。這個“帽子”戴得。。。俺就是個能“混點事兒的”,就是個“井底之蛙”而已。 當然,既然信任了,就得去搗下漿糊。。。 因此俺將對設備的看法和Y說了,在交流中明顯感覺他對一些專業名詞不夠明白。所以將相關的書籍上的定義和一些說理論的東西翻給了他。。。估計是沒有玩過這類設備引起的。 也有過設計好機子后在甲方現場,因為調試時產生了問題處理不好,被甲方點檢員當著現場經理的面狠狠地“教育”了一番。。。現場多復雜哪,只要一時腦子反應不過來,就會鬧笑話。現場處理問題是很考驗技術人員基本功底的。所以俺廠的現場經理只得讓俺再去搗了下漿糊,和甲方的設備人員再扯一番淡。 由于存在這個那個問題,所以Y工自已似乎很怕下車間和現場,一般多是能推就推,或者說讓別人去。要實在沒辦法,才很勉強下去。。。總之對現場的交流和處理現場問題經常是推三阻四的,所以曾經有過幾個現場經理聯合商量,共同準備不讓他去現場處理事情,說是“他不想去嗎?那就不要讓他去!”,也就是說要“冷落”他。 而且如果沒有助手,就會想法子向上要“人”,還要“能人”,否則就會有一些各種說法。。。。 因為性格上存在著一些弱點,所以引起在他自己設計出的設備有時看上去比較“怪”,感覺看上去整體上有“沒有眼緣,不順眼”的情況。0 K& t* [, L6 j8 d
" |, j' j# l: C, Q5 H, K 既然點名叫了,也只能去了。誰讓甲方是俺們的“衣食”供應大爺哪。 熟門熟路地到了相關甲方,主要是因為早先也和他們合作過幾個項目。后來因為俺們企業內部調整工作范圍,所以此甲方單位讓Y負責了。
5 j- \6 l. k* a “哈哈,X工,你來啦。你忙哪,架子大的,也不過來走走。。。”甲方的NO.1大領導L對著剛到的俺半真半假地說道。 “領導好,有啥重要指示哪,還一定要俺過來。。。這邊現在可不是俺負責的哪,俺可不能越界越權哪,對不?!”俺也嘻皮笑臉地回應。 “喔,有個活,讓你過來看一下。那個Y工,也是搞搞的。。。所以讓人你過來。”甲方的領導L邊說邊搖了搖頭,“Y工,還可以哪,能做點活的”俺輕聲細語地解釋說道。因為俺知道他做過幾個成功的活,當然俺明白,一些活多是有“原先圖”作參考的。 “上次那個活,還是俺們廠子的D工詳細設計出圖的,圖也發給他了,讓他把下關,也不知他是何看得。結果生產制造時有了問題還推三推四的。。。”L領導接著說。 “你們廠子那個Y工,只能對他笑笑了。”甲方管設備的一位領導過來也插話說。 “是哪”坐在邊上的一位年輕的,俺叫不上名的甲方小家伙附和道。。。 2 E" \% F: q6 _& r& G7 q5 |8 U
|/ t& t' o5 l( Z- q: j- U( A3 J7 j
啊,只知道甲方有看法,可真的不知道這么嚴重。甲方會上從NO.1到下普通設備人員全部對他“感冒”。。。 因為此活俺也明白一些,在本廠子制造時,當車間在圖面上發現問題時,讓Y工去協調處理一下,結果搞得車間意見多多。。。 但是俺也明白,事情肯定沒有那么嚴重,估計還是交流上存在問題。 過陣子后在不經意中才知道。說是當機子出現一些問題時,在現場不是想辦法去協同解決。而是找各種理由推卸,也就是多是“別人”的事,自己一點也沒事。甲方的意思是“他太能說了。。。”。 喔,明白了。既然是現場出現了問題,前提是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行了。能說到是次要的。說得再好,提不出合理的處理方案,別的家伙只會理解他為只會玩虛的,不會玩真的。這樣是不會服貼的。。。也就是鎮不住場子。 能說,肯定是“好事”。但問題是,你有理,也得在談笑間順便將問題處理了,否則便是“瞎扯”。
/ ] s4 ?1 u4 B2 ]$ r' v! l |) n9 B- F; T; w
和甲方交流,在技術上該“軟”時得“軟”,該“硬”時得“硬”,該退就得退,該“頂”就得“頂”。 不明白之處可以繼續交流,可以“再確認”,千萬不能“想當然”,因為技術上不能“搗漿糊”。 而且一旦在調試時發現了問題,那時絕對不能“后退”和“推卸責任”,得想方設法地找出出問題結診,處理好問題。出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辦法去處理,而是找各種“借口”說明“事不關已”。 就是如果最終檢查下問題是“別人”的,也得在力所能及范圍內能幫就幫,不能“得理不讓人”。畢竟也是在項目之中之一。 單單能“扯”,但一到實際時卻不能處理。那就是“瞎扯”。被別人明白后,會不帶一起“玩”的。
$ g9 q, w! A7 |( |2 o& m* b& i. v6 f) R3 g
當然,在技術之外可以“開開大興”“撐撐洋船”,活躍一下氣氛。前提是不能影響工程質量。畢竟正事是讓俺們去做活,是給銀子俺們。。。工程質量上搞好了,大家最起碼多有面子,多有功勞,多能交差。 ( t+ W& Q; Z. ?5 Q3 [
現在這種情況,估計就是因為性格引起的交流問題。 工作上,技術很重要,但情商也很重要。畢竟人人生活在群體中,必須和別人很好地交流,才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