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位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本人設計各種設備多年,有以下體會:
1 我國進入工業化的時間短,設計的經驗積累少,可參考的設計資料相對較少,看一看美國許多大的工程公司的資料庫便知,從16吋三聯艦炮到萬噸水壓機的工程圖紙應有盡有,設計一個新項目有許多參考,你所要作的就是把現代化的內容加進去。
2 我國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家,改變生活的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做官,即使你的興趣不是很大,但看在一家老少的生活問題上,也許不得不為之。更何況許多人把這視為實現人生目標的唯一途徑,
3 學技術花費的時間太長,要經過很多年不間斷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獲,要學習很多方面的相關知識,許多人因為生活的原因,不得不中斷學習,多年以后,只能感嘆--要是我當年如何如何,而一切都已象滾滾的長江之水離你而去。
4 即使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努力,你有所成就,但你的產品不一定有市場,你也不一定能得到發展,你的公司也不一定壯大,我們沒有合適的風險投資,也沒有適當的途徑得到適當的資助,申請某些基金的時候的某些做法我不很喜歡。
5 當你的某項設計很好時,大家群起而仿之,大家不是想把這項設計做的更好,而是做的更便宜,你能便宜我比你還便宜,質量越來越次,最終大家都垮臺,也包括你--原始設計者。
6 為了避免大家的惡性競爭,你可能就要做一些偏冷的、利潤好一些的項目, 當你做某項工程的時候,又會發現--零部件的配套又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7 少抱怨、多做事。我的許多朋友也時常講,我國的工業設計和工業制造水平低,不如歐美,這是事實,但也要想一想為什么,在現代化進程中你又做了什么,與其夸夸其談,不如作點什么,我許多哥們常說想找點活干干,給他找點活時,不免面露難色--這活也太復雜了吧。
你不是常把德國人、美國人掛在嘴邊嗎? 夸他們活干的不錯嗎? 其實他們也是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干活,才達到今天的技術水平的,不是嗎?
還沒完,臨時有事,一會再聽各位的高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