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一整年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近期又有新進展。 本月初,工信部網站公布了對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產汽車、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重慶恒通客車7家車企的行政處罰書。 而這7家企業,已是工信部處罰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在此之前,工信部已于去年12月20日對蘇州金龍客車、河南少林客車、奇瑞萬達貴州客車、深圳市五洲龍汽車4家涉及“有牌無車”的騙補企業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對于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的追查,顯然并未就此終止,是一個長期堅持的工作。早在2016年年初,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隨著調查的持續深入,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陸續曝光。而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未來將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嚴厲打擊騙補行為。 新能源汽車作為這兩年風頭正旺的領域,一直以來頗受公眾的關注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但是以發展新能源騙取國家補貼的案例也是屢禁不止,這也就為其他享受國家補助的行業敲響了警鐘。
近幾年來,我國對于農用無人機的推廣和應用愈加重視。2015年,河南省專門制定了《河南省農用航空器購置補貼試點方案》,選擇農用航空器作為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產品。同年8月,湖北安陸市農業局也發布了相關公告,對購置農用農用無人機進行專項補貼。陸續的,福建、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也開始推行省內補貼試點,日前江西省又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范圍,業內人士稱,補貼范圍還將繼續擴大。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關乎民生大事。長久以來涉及農業的大政方針都是政府經過深思熟慮發布的,而一些利好政策也無疑成為了風向標,為相關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6年被視為植保無人機的發展元年,而有業內人士估計2017年,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一年,面對和新能源汽車類似的國家利好政策,植保無人機的相關企業與使用者在信心滿滿迎發展的同時,也該從受罰事件中吸取足夠的教訓,防患于未然。 補貼是發展動力,但不該是唯一動力。原本國家提倡科技創新技術發展,才會從批準開發用地、減免稅收、進行補貼等多個方面為科技企業提供扶持。但是有一些企業卻將這些福利當作了謀利的工具,比如接連被曝光的新能源汽車開發商,都是掛著“有牌”的名號,實際卻沒有生產出相關的產品,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騙取了國家大量的獎勵資金。誠然,以獲得獎勵資金為目標是企業發展,植保無人機使用者減輕自身壓力的一個出發點,但是卻不是深扎與發展植保無人機行業的主要動力,開發廣闊的國內需求,獲得更好的農機服務才是關鍵。 培養廣闊的市場,變普通需求為必不可少。通過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分析可知,除了國家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讓消費者了解這個行業,培養了市場的剛需是這個領域得以形成“燎原之勢”的主要原因。反觀植保無人機領域,在經歷一一年的發展初期后,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但是卻沒有收獲足夠的消費群體,不能讓農民朋友們絕對的安心放心,也就不會出現讓生產者足夠舒心的訂單。針對這一情況,植保無人機企業和經銷商應該對癥下藥,讓農民朋友們更多的了解產品的使用效果,和其他農機產品相比的優勢,培養足夠的市場需求,也就會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了。 依法發展,規范經營,切莫懷有僥幸心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是廣為流傳的古語,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人卻忘記了這個簡單的道理。在這些騙取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中,情節最為惡劣者吉姆西被取消整車資質,其他4家把問題車輛從推廣目錄中剔除,追回補貼資金,涉及金額最大的企業蘇州金龍被財政部處以2.6億元罰款。這些被罰的實例就是其他行業的前車之鑒,在任何情況下都該牢記依法經營,規范發展,不要因小失大,做出追悔莫及的錯事。無人機領域作為這兩年頗受重視的科技行業,更是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防微杜漸,才能使得整個行業健康有序地大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