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巨匠先生的言論,我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1 q: o7 m6 Y1 h6 @# w1 r& c$ T
& U& r6 t2 w$ Y. l( C—、關于競爭力& `1 L- Q' t& [. I% Z
中國一直是在輕紡制品等行業存在巨匠先生所謂的優勢而且一直受著發達國家的欺侮。后來在家電行業的中低端產品方面又出現了優勢。至今在某些中等發達國家中國在更復雜一些的機電產品如摩托車行業又有優勢的體現了。這些表現把發展和進步的過程展示的淋瀝盡至。究其原因,這類產品技術含量一般般,我們很容易學會。
' m+ i, C% S# o9 d* F: H: D 試想一臺電冰箱一共多少元件,它如何跟一臺大型精密設備、一輛汽車相比呢?所以在核心重大的機電技術方面,我們并沒有巨匠先生所說的任何優勢。
2 G0 }0 L$ b; Q2 b% t
& i" _5 s+ G! Q& s二、關于制造業
+ {' Q- R# k1 A4 W8 F: B 近年來中國作為制造業基地的稚形已經體現出來。如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等地在機械零部件的出口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甚至某些用戶形成了一種依賴。但是,僅僅是打工者、而且是永遠的打工仔。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看到其進步:不僅僅做褲子了,也搬鐵了。這個進步我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有個出口訂單都知道倒角到底是1*45°還是0.8*45°,不要搞錯?墒俏业膱D紙標了15mm偏偏給我干成13mm,我也付錢啊!媽媽的可恨之極。 S, R9 j6 C6 I5 A3 ^
說到這個問題,就回到了巨匠先生所說的信心問題。其實我認為是自賤。發達國家由漢奸帶領,攜不是技術的訂單到處忽悠,三輪下來幾乎沒有不自賤的,還很阿Q的講進入了某某市場。這樣,永遠掌握不了核心技術,永遠打工,周而復始子子孫孫。所以就不敢妄談信心了。
1 U2 T; P& D9 V& J7 s
& x( o6 t8 d: e$ i/ z! f: H三、關于研究機構
8 _+ ~4 e2 q2 g- W( f/ L2 x5 @1 o( N; H 對于巨匠先生講的成立什么什么的,我幾乎無言對之:我無意評價政府。但是,在某一個時期,行業性的研究院所消失了(歸企業了),其服務對象就是本企業了;主管行政部門撒并了;行業協會還沒發生作用;產學研結合的成果甚微。巨匠先生講的就變成了地方政府的事了,于是全國到處把某某行業確立為支柱產業。結果是全國成行業的被擊敗、被整合,在其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如此,信心一詞就不好說了。
* y* l b s+ P7 z0 S 就機床、自動化機構而言,我認為在某些小領域,我們永遠是優勢的。比如紡機及其工作母機,我們已經學會并取代了臺韓企業。但是機械行業工作母機(如加工中心)及其符屬產品(如功能部件、刀具等),已經根深地固的首選、次選、下下不得己之選的概念,這是值得悲哀的難以改變的,因為人家用戶壓根不跟你道道。 不過某些企業的確令人傷心。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危險性最大:當發生對抗和沖突時人家給你斷路。
}5 R% V+ `9 m
7 \' `2 q9 S! Y4 s四、具體做法的分析
/ m4 N" q7 o3 ?8 q9 C$ c& [ 我是從工廠出來的,我更注重實用和效益,即市場的賣點和可持續發展。
: e% Q: l" o( I$ W o0 R 對于重大技術裝備還要國家支持的,企業很難承受。. j5 P) t! t. l* [# I+ w& d
對于小的行業或領域,企業行為應該可以承受。企業行為的某些敝端也非常明顯:首先是企業主的意識問題,具體說是眼前利益和長久發展的平衡點問題。其次是人才問題,特別是通才問題,缺乏象巨匠先生這樣的能夠融會貫通的通才和學術帶頭人。! U4 F6 t3 V/ c8 }7 o; K
回到巨匠的題目:對于可擴展為半通機的非標設備,我認為行業內有缺點而且是通病:第一是固守老一套,對市場的分析與研究不到位。第二是沒有跟蹤和多次不間斷改進。第三是技術人員妄自尊大。第四是對用戶的產品功能及特點了解不夠。, _: D* _" c* b6 l
個人認為此類產品國外的競爭力是不行的。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去做好。比如我即針對某些大量生產的零部件,找出了一些共性的問題并使其標準化,做為半標準的專機,現在已經申請了十余個專利。我的口號是"為用戶省錢、為用戶嫌錢"。目前正在努力推廣。而一般的廠家不愿意去這樣做,有訂單-蜂擁而至-競爭打斗。 根據我的觀感,此類產品大有可為。' H) J1 f) c; d3 w/ w
但是要做起來是太難了,巨匠說的沖壓問題的確是重大產品而且很容易實現。的確沒有人去考慮和研究。這樣,針對這個單一的機構,引出了我不同于巨匠的建議。
: A" b0 F, N$ H$ ]+ W2 S! i G
* F% d. C( F* @8 C% E五、我的建議& E Y* t4 ]6 K
社區成立實體;爭取政府支持;研發推廣同步;生產兩至三年即轉化淘汰再做新產品,成為真正的科技型企業。
: r1 R& k- d( _1 i9 g 首先需要一個組織:建議有三個核心部門:推廣、設計、綜合(運作政策)。從核心人員開始組織,逐步擴大隊伍。; y" @) H& H; f- ~8 |
建立多個較緊密合作的制造企業,總部只掌握核心技術,進行總裝配。即只掌握設計、研發、市場,分包生產零部件(變為買賣關系),不搞重復建設。! f& v& ]( H3 \" x9 q+ X( u: Z* Y
制度化、量化規范管理。成立之初即運行現代企業制度。按幾年后上市運作,建全財務制度,定期考核公告。
) p, t- K; Y0 U f& C/ }1 U5 j 有償使用網絡資源。" F* S _: x' L% H
不承擔教育培訓之義務,但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巨匠說的。
: g4 B# N& W. f5 i# w& g$ \
& g! f3 ]- Z3 N! z/ P; X六、附加說明和感慨
; I& X7 s& [' r) } 合作難啊!我支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德才兼備。參入人員首先要拋棄夸大自身作用的窮酸和清高。我見過太多合作不好的例子,見過太少合作良好的典范。
9 H5 x1 l; e+ {, F$ D0 ^6 M9 H$ Q+ e. c. Y; }
一家之言,請大家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