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關閉、微軟逐步關停原諾基亞在華的北京和東莞工廠,日本大金、夏普、TDK等計劃進一步把制造基地遷回日本本土,松下、耐克、三星、船井電機等則在加速把生產業務從中國遷到東南亞和印度……
外資撤離潮,實體經濟衰落一時間成為熱點。普遍分析認為,人力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摘自新聞
自2014年開始很多外資企業逐漸將企業撤離中國,回歸本土或搬至東南亞地區,外企的撤離無疑對中國制造業是一個巨大的沖擊。中國制造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互聯網、物流產業,電子技術等快速的發展,讓工業4.0時代開啟。面對中國制造業的“新常態”,中國制造該何去何從呢?
我個人觀點:外企撤離一定會產生很大的一片產業空白,而這片空白就是機遇,這片空白就是那些中國從來都生產不出來的設備和零件,是中國制造的技術空白,是中國企業和創業者的機遇,但是想要填補這片空白需要在技術上有較高的升級,人才、技術和創新會變得非常重要,投入的人力和財力也一定是巨大的。中國制造只有把握這次機會,實現既有中國制造,又有中國創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制造業大國。這對我們工程師而言,也是一次真正的挑戰和機遇,大浪淘沙的時代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