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xinwu 于 2015-8-2 12:06 編輯
說到安徽不得不說眾所周知的江淮汽車
江淮汽車作為國內一家歷史悠久的汽車制造企業,從1964年至今已經悄然走過50年的歷史,從前身“巢湖汽車配件廠”開始就靠著自身的不斷努力艱苦奮斗,以及過硬的產品質量為江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路走來發展成為中國著名的汽車制造企業。那么江淮在這50年中又經歷了怎樣的艱辛坎坷發展歷程?做為一個與汽車有著不解淵源的我就為您詳細講述江淮的前世今生。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似乎江淮頻繁出現在老百姓視線中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兒,其實這家企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早在1958年,為了修建巢湖大閘安徽省成立了專門負責維修保養修閘機械的巢湖閘機械修理廠,順利完成修建巢湖閘的任務后,時任修理廠廠長王慶源提出將這間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不但主營業務要從機械維修改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廠房也要更大、更實用。
此后王慶源便立即向上級匯報,表明了他們想要將巢湖閘機械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的決心。有些出乎預料的是,在當時中央主抓“一汽二汽”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高層領導卻非常支持巢湖人想造車的想法,很快將原水利廳倉庫批給了巢湖人當做廠房。經過精心的準備與籌劃后,王慶源一行人懷揣夢想從巢湖來到了合肥,來到了這片讓他們扎根、奮斗的地方。
就在王慶源他們來到合肥后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于1962年在武漢舉辦了汽車產品訂貨會,這家剛剛準備要做汽車零配件業務的小公司也打算到訂貨會上去湊湊熱鬧,或許能在展會上找到商機。然而當時這家公司的狀況是沒有任何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工程機械,沒有專業的工程師,只有幾個懂得機械維修的技術工人,用今天的話說,當年的巢湖機械修理廠簡直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不僅是沒工人、沒技術,新公司甚至連正規名稱都沒有,公章更是無從談起。沒名稱沒公章就不可能有企業愿意在他們身上下訂單,危急之下修理廠兩位技術員臨時商議出了“巢湖汽車配件廠”的公司名稱,隨意刻了個“蘿卜章”便趕赴了訂單會的現場。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巢湖機械修理廠的無心之舉居然拿到了包括離合器、制動系統在內多達幾十個小產品的訂貨合同,這讓巢湖人在驚喜的同時又有些忐忑。
驚喜的是巢湖人發現原來國內對汽車配件竟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這其中蘊含的商機自然不言而喻。忐忑的是當時巢湖人手中沒設備、沒技術,甚至連簽訂合同時的公章都是臨時刻出來的,這幾十份訂單他們能順利完成嗎?此時擺在巢湖人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在短時間內建起工廠,并順利完成這批訂單。
為了讓公司有個正式“身份”,以王慶源為首的領導班子先后多次向省計委上報,要求將原來的巢湖機械修理廠正式更名為巢湖汽車配件廠。沒幾天報告批下來了,但批下來的公司名稱卻是“巢湖汽車修理廠”,仍與之前合同上的名稱、公章不符。為此巢湖人又不斷向上級做報告、寫申請,終于在1964年拿到了正式身份,巢湖汽車配件廠也就此正式掛牌成立,而它便是江淮汽車的前身。
公司成立后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各大廠商需要的汽車零配件,這樣一來巢湖人便逐漸與中汽公司熟絡起來。同樣是在1964年,巢湖人在中汽公司身上找到了機遇。由于當時南京汽車制造廠單一品種產品的制造批量不斷擴大,他們想將1噸越野車及部分汽車發動機業務向外轉移,中汽公司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很快便想到了正在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巢湖汽車配件廠,在中汽方面的幫助下,南汽很快便與巢湖人達成了合作意向,決定無償轉讓1噸越野車整車制造及發動機項目。
項目有了,可前期啟動資金、生產設備及相關技術工人依然是巢湖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時剛剛建立的巢湖汽車配件廠資金極度短缺,想抓住這個機會繼續發展下去,巢湖人就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隨后巢湖市政府親自出面賣掉了幾家原本隸屬于公安廳系統的中小企業,并自籌資金開始了新廠房的建設。除此之外,他們還向全國范圍內的相關企業“求援”,希望他們能夠提供一部分生產整車以及零配件所需的設備。求援消息發出后居然出人意料的得到了全國眾多機械制造企業的支持,許多企業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免費將設備提供給巢湖。
至于生產汽車的技術人員,巢湖人吃的也是“百家飯”,南汽除了無償將整條生產線轉讓給安徽,還向安徽委派了一個工程師專家組,就是為了幫助巢湖人造車。除此之外,巢湖人還在省委省政府的幫助下向一汽求援,并順利得到了一個近20人的汽車工程師隊伍。得到各方幫助的巢湖人自己也在想方設法挖掘人才,充實擴大公司的技術隊伍,他們將公安系統中關押的20萬名勞改犯摸了一遍底,挑選出了1200名有相關經驗且案情并不重大的犯人,將他們抽調到工廠工作,表現好的還可以申請減刑。這批勞改犯中有搞設計的、有懂技術的,還有的在制造方面非常精通,巢湖汽車配件廠將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了一支造車的強大力量并順利完成了訂貨會上的所有零部件生產。
很快,巢湖汽車配件廠便擁有了自主制造整車的能力,并被國家劃歸為軍工企業,主要為軍隊提供車輛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雖說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但是安徽巢湖汽車修理廠卻并未生產出任何一臺1噸越野車,他們的主要工作仍是生產汽車零配件。
每次寫自主品牌歷史總避不開10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江淮也同樣如此,由于當時廠長王慶源曾在文革期間被批斗、降職,因此安巢湖汽車配件廠也一度陷入混亂。不過一心想要自己造車的巢湖人很快便將局面穩定下來,決定以當年南汽“躍進卡車”也就是嘎斯51為模板進行修改,生產一款2.5噸級別的平頭卡車。
1968年4月,靠著東拼西湊的設備和各方支援的技術人員、工人,第一臺2.5噸載貨汽車誕生,雖說這臺完全由工人手工打造的汽車有著不少缺陷與漏洞,但安徽人還是滿懷信心的將這個喜訊上報給了中汽公司,中汽相關領導得知后非常高興,要求他們盡快將這臺車帶到北京,讓中央的領導們參觀、評判一番。除此之外,安徽還向中央正式提出了上馬汽車項目的計劃,想借此機會得到中央的認可。
進京接受檢驗的結果可想而知,這臺載貨汽車受到了國務院農業部部長余秋里的高度贊賞,在鼓勵巢湖人繼續堅持生產汽車的同時也表示將大力支持安徽上馬汽車項目。就這樣,安徽巢湖汽車制造廠正式走上了整車制造的道路。正式確定整車制造業務后的頭等大事就是生產汽車向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獻禮。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個任務無疑就落在了剛剛具備整車生產能力的巢湖汽車制造廠身上。很長一段時間里,“生產汽車向九大獻禮”成了全廠職工生產汽車的巨大動力,憑著滿腔熱情與艱苦奮斗的精神,巢湖人在1969年九大召開前生產出了20臺汽車,順利完成了任務。1968年4月,靠著東拼西湊的設備和各方支援的技術人員、工人,第一臺2.5噸載貨汽車誕生,這個外形上采用了平頭設計的汽車正是安徽汽車產業的第一車。隨后,廠里挑選了駕駛技術最好的同志將車開到了北京,直接開進了中南海,并得到時任國務院主持工農業生產的余秋里同志的接見。余秋里在鼓勵巢湖汽車配件廠繼續堅持生產汽車的同時也表示將大力支持安徽上馬汽車項目。就這樣,制造廠正式走上了整車制造的道路.
1969年,在九大召開前,公司生產出首批20臺汽車,完成了“生產汽車向九大獻禮”的光榮使命。
第一批汽車出產后,工廠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將這批車定名為“江淮牌”,并提出將巢湖汽車制造廠的名字變更為“江淮汽車制造廠”。工廠將這兩個命名方案上報當時所屬部隊領導后不久便得到了回復,部隊完全同意工廠的報告意見,并很快批復將這臺車命名為“江淮牌”,工廠更名為“江淮汽車制造廠”,至此,巢湖人實現了他們想要造車的夢想,
就這樣,安徽第一輛汽車終于問世,開始了安徽汽車艱苦卓絕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業之路。
該車型較HF130型汽車在性能,裝載能力,造型方面均有所提高。1969年八月,兩輛樣車開赴北京匯報,國務院領導余秋里和一級部領導沈鴻分別乘坐和查看了汽車,并給予了好評和勉勵。1970年該車投入批量生產,年產1202輛,成為江淮第一代輕型汽車定型產品。
但造車的道路卻并非是一帆風順。
其實在江淮汽車制造廠生產汽車為九大獻禮的同時,全國上下已經開始經歷文化大革命,江淮汽車制造廠雖然隸屬于軍隊,但還是無法避免工廠內技術人員被打倒、被降職的情況,合肥江淮汽車制造廠“小心翼翼”的度過了這個時期。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江淮汽車制造廠在新一輪整合后脫離軍工企業背景,被劃歸至機械局管轄。
此后江淮汽車制造廠便一直在省機械局領導下生產汽車零配件及部分商用車型,幾乎不涉足乘用車領域,也正是因此,江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均屬于“只干活、不出名”的階段,只有在某些軍隊及工程車輛身上才能找到“江淮”的字樣。
當時,HF130型汽車各大總成,除后橋由合肥汽車配件廠生產和變速器由六安齒輪廠生產配套外,發動機,駕駛室,車架,車廂,前橋五大總成均有江淮自制,由此可見江淮當時研發制造能力之強。
對于現在中國卡車使用情況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發動機動力與所拉貨物嚴重不匹配。而FH140在當時那個年代可絕對是大馬拉小車,120馬力31公斤牛米的技術參數,即使是放到現在也毫不遜色于同級別產品,以至于后來在浪費可恥的精神號召下,和在傾聽用戶反饋的實際情況后,江淮還專門開發了一款低功率版本的四噸車型FH141。
1971年至1974年江淮通過三年十輛樣車的設計實驗,改進再實驗,研制成功HF141型四噸重載貨汽車,該車最高時速高達90公里每小時,平均油耗21升百公里,樣式新穎,較同類車型先進,但在基本定型時由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種種原因而中途夭折。令人惋惜,由于年代久遠小編翻閱了各種資料都沒查找到該車型的具體數據,十分遺憾。但是還有一張流傳于網絡上的照片能讓我們一睹它的芳容。
到1980年國內的江淮HF140型3噸載貨汽車保有量已超過2萬輛。隨著當時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載重量的不斷攀升,扭矩偏小的汽油機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也掀起了一股汽改柴的浪潮,于是江淮在HF140的基礎上選用上海,濰坊,蚌埠生產的495Q型柴油機推出了HF142、HF142A、HF142B等系列3噸柴油載貨汽車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1987年江淮在原有底盤基礎上開發的FH142C型三噸汽車。當年江淮加入了解放汽車工業聯營公司(一汽集團),成為聯營公司內3噸載貨汽車定點生產廠,產品納入解放型譜。
1985年江淮利用從南汽購入的第三代五十鈴ELF KS22駕駛室,在HF142的基礎上搭載自產的HFG427A1汽油機或揚柴495Q3,YT4102Q柴油機,于1986年7月推出了江淮牌HF131系列3噸載貨汽車,為了提高車架工藝水平,江淮斥資購買了一臺在當時非常先進的3000噸油壓機一臺,又先后購入800噸機械壓力機,龍門銑,導軌磨等大型設備,提高了車輛生產工藝,而這臺油壓機也為江淮進軍客車底盤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8年在引進國外技術前提下
自主生產HF640客車底盤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客車底盤的歷史
1988年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以(88)中汽技產字037號文件向江淮下達了試制HF640型客車底盤的任務,1989年又以汽技產字(89)004,005號文件下達試制要求,要求江淮加速該產品的試制。研制選用了日本五十鈴“N”系列,該系列具有結構先進,經濟性能好等優點。
江淮結合國內優秀資源,使用國內成熟先進的總成部件,車架設計為彎形貫通式縱梁,以便于客車車身布局。該底盤主要用于改裝非承載車身,中開門,高中低檔的各類客車。選用PXG436直列四缸汽油機和YZ4105Q柴油機作為動力,軸距3800毫米26-29個座位。主要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達到八十年代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品,結束我國不能制造客車底盤的歷史。至此江淮正式進軍國內客車底盤行業,并占據了主導地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進了各行各業,我國汽車工業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乘用車領域更是迅速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此時江淮汽車制造廠由于并不熟悉乘用車業務,想向這個市場發展其實并不容易,江淮汽車制造廠經過仔細研究,決定對企業進行第一次轉型,將精力投入到客貨車底盤領域,著重研究生產客車、貨車底盤。
1996年代號為HFC1061的江淮輕卡上市
憑借著扎實的質量和優秀的做工該車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在客車底盤領域不斷發力的同時,江淮也在不斷推動自己在輕卡領域的發展。1996年,江淮針對國內運輸環境和使用環境,推出了一款代號為(HFC1061)的輕卡。
這款車用司機群體的話來講就是,十分接地氣,上得了高速,跑得了爛路,能扛活毛病少,所以憑借著靚麗的外觀扎實的底盤設計和可靠的性能,這款車很快就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當時國內能見度最高的輕卡品牌。
1998年率先在業內將氣剎車裝配在輕卡上 根結了國內輕卡制動效果差的問題
人們都說什么是中國輕型卡車的特色?那我來回答您:那就是世界汽車工業里,唯中國獨有的輕型汽車用氣壓制動!
江淮是國內第一個將氣剎裝備在輕卡產品上的企業,這一舉動在當時還引起了一陣風波,甚至還遭到了業內同行的爭議,大家對江淮的這種做法也是褒貶不一,主要是當時氣剎主要裝備在重型卡車上,裝在輕卡上不免給人一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由于氣剎的制動力過大,裝在輕卡上以后剎車時非常容易出現點頭現象,也被人詬病稱之為暴力剎車。但是,江淮的這一舉動卻大幅了提高了輕卡車輛的安全性,裝備了氣剎的輕卡制動距離相對較油剎大幅下降,最大程度的保證了車輛和人員的安全。降低了受到了維修人員和用戶的承認。
在當時油剎系統的不穩定讓很多司機十分頭疼 漏油經常發生
因為在當時受限于技術條件和加工能力,油剎系統中,至關重要的橡膠件和剎車油的質量,并不能達到技術要求標準,所以油剎的可靠性和制動能力就差強人意。在當時想要在油剎的基礎上降低制動距離不太現實,但是車輛和司機安全又容不得馬虎。而氣制動剎車正好能夠彌補油剎的不足還能降低維修難度和提高車輛安全性,權衡利弊,江淮最終選擇了氣剎。這一技術后來一直就像現在的互聯網一樣,一下傳遍了中國的所有的輕卡企業,從東風系列的EQ1061、鄭汽的EQ1060、一汽的小解放輕卡、躍進輕卡、北汽福田輕卡、一直到不太食人間煙火的江鈴也在近幾年采用了這一技術,第一個吃螃蟹的江淮,卻沒有申請專利權。
2014年正好是江淮建廠50年之際,回望過去50年里江淮的每一次變革,無疑都把握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但我不認為這是江淮能夠走到今天的資本。支撐江淮走到今天的其實是務實的態度和“認賬”的精神,樂于去傾聽用戶的需求和意見,才能造出得到用戶肯定的車。正是這種“認賬”精神讓江淮從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小企業一路走來不斷發展,最終成為中國著名的汽車制造企業.
江淮的今天我也不必多說了,只要是關心汽車的人,都可看到如今的江淮奧鈴系列輕卡、賓悅系列商務車,同悅系列轎車,格爾發系列重卡,等等,占據了我國汽車多大的市場份額。
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江淮屬于過公安系統,也就是在70年代初曾屬于過安徽省勞改局管轄,就同南京第四機床廠一樣,不說清大家也明白。進入到70中期又歸南京軍區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管轄,我有照為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