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機械設計的感受27:與日本留學生的再次交談
2 \) O: z* }' U" A! s6 { t
去年我在上海參加展會的時候,曾經見到一位日本留學生S君,當時和他談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今年一月份,我把他約出來吃飯,談了一些找工作的話題,在這里記錄一下。
$ t7 c# s( q, F1 F2 {
Chapter 1.
我和S君上一次見面,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不過還好在地鐵口我們順利地認出了對方。簡單寒暄之后,他帶我去一家附近的東北菜餐廳。在飯店里點菜之后,我拿出了一份打印件,是上次在展會和他見面時的談話,也就是這一系列的第19部,還有一份圖表是第20部。
9 C6 N3 X0 z& a1 E5 v3 P+ u
20445-tu1.jpg (27.57 KB, 下載次數: 265)
下載附件
2016-11-27 01:37 上傳
8 V- B; D, |3 R. [' U
我對他說,上次在展會與你談話很愉快,我后來把當時的談話記錄下來了,希望你不要介意,這次帶來給你看一下。他說好的,然后把打印件接過去開始閱讀。文字都是中文,他翻得很快。之后他對我說,稍后還會仔細看看,子子先生的記憶力真好。我說,當時聊天之后感觸很深,因為和你談話可以談到很多話題,所以回家之后我就想把這些記錄下來,但是當時工作很忙,沒有大塊時間可以打字,所以就在晚上睡覺之前,在手機上打了兩千多字的梗概,然后過了半年才有時間把他們添枝加葉整理出來。S君說,在手機上打兩千字會很辛苦的。我又想想,嗯,或許是在筆記本電腦上打字的?傊褪窍葘憘梗概,過了半年再回憶出來的。畢竟都是自己的想法,所以還好能夠回憶起來一些內容,寫下來對自己也是一份留念。
* g- v/ \ N( y: j; [
我對S君說,這是“第十九部”和“第二十部”,這樣說過之后,我又換種說法,按照日本漫畫《七龍珠》的書脊寫法,說這是“第十九卷”。然后S君說“第十九話”是么,我說是的。第十九話是與你的談話,第二十話是我在工作中體驗到的關于communication的總結,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點參考。S君說“明白了,謝謝,我收下了!
" s, K( o5 _. x% r
然后我詢問他的近況,S君說他現在是大學四年級,即將畢業,F在一方面在準備論文,剛剛通過了預答辯;一方面在進行就職活動。他到幾家公司去進行了面試,有些一次面試獲得了通過,感覺還好。我對S君的面試通過表示祝賀,然后談到日本的公司,我對S君說,在我看來,日本的經濟發展前景有一些不夠樂觀的地方。
1 e; |/ ~# g0 N4 B! |5 S( b
S君問為什么這么說。我說,有這樣一個問題。當時我們剛點完菜,還沒有上菜,桌子上有幾個空盤子。我拿起桌子上的一個空盤子對他說,你看這個盤子,它的價格是怎樣得出來的呢,首先,要有原料成本,然后是人工,花幾個小時進行設計和制作,最后是流通成本和利潤。其中人工成本是這樣計算的,比如說這個盤子需要用人工捏泥巴花一個小時才能制作出來,那么它的人工成本就是一個工時。在日本,根據網上的數據,一般企業的報價工時成本在80美元左右,企業在報價的時候,會用這個金額進行乘法計算來進行報價。如果是TOYOTA或者是KEYENCE這樣的大企業,他們的工時費用會更高。然后就有兩個問題,第一,他的工時成本比海外要高很多,所以有些工作逐漸轉移到海外去做,在海外做倒是可以,但是有一些know-how是在制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的,日本在本土企業做精益管理的時候,會發現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提高管理提高技術。但是在海外的情況下,一般日本公司只會在海外據點派幾個人做大面上的管理,那么這些制作過程的技術知識點就不容易反饋回來,減少了技術提高的pipe。第二,工時成本高,導致售后服務的成本也高,所以在做一些售后服務的時候要過多地考慮成本,以至于一些維修服務進展的不夠理想,影響到客戶體驗,對后續的銷售會有影響。S君說原來如此。
' v+ H& \$ w( K8 B6 f
當時我在吃飯時提到了這兩點,但是總覺得想說的東西沒有說出來,后來過了很久我才想出來,我還有一點想說的是:八十年代的日本制品,里面有很多對細節的追究,會花時間對于布局和結構這類細節進行推敲,做出來美觀結實的商品,讓世界感覺驚艷。但是現在日本公司在做設計的時候,往往是只做到百分之七八十滿足基本功能就差不多了,如果再花時間去摳細節,那么就需要人員去花工時成本去考慮,然后花工時成本去制作,但是如果那樣做的話,多花費時間,將會導致制作成本提高,導致價格提高,導致銷售方面有所影響。也就是說,推敲細節所提升的價值并不夠高,不能夠匹配所花的成本。這樣就會導致,綜合考慮收支平衡之后,對于一些細節的追究會被放棄,導致日本制造的產品在細節方面,做得不像以前那么極致,長久以往,這或許并不是一件好事。
$ U. _* n) H2 S1 l9 k# t
當然,追究細節帶來的結果有兩種,第一種是錦上添花型,有了讓人感覺很精致,但是沒有也可以完成基本功能,就像木制家具上面的雕花。第二種是,涉及到用戶體驗,一般廠家可以做到八十分的產品,再多花一些心思,會做到九十分,九十分得產品會讓人感嘆,讓人記住,愿意購買。第三種是,花時間去追究細節,結果考慮的方向卻有失偏頗,造成冗余,比如汽車導航儀里的一些很少使用的功能,F在被在意的問題是,其中第二種的細節追究會變得減少,這點會對MADE IN JAPAN的制品品質精細感覺有所影響,或許會導致不利的傾向。
yjimage.jpg (8.73 KB, 下載次數: 281)
下載附件
2016-11-27 01:52 上傳
3 |. F, c7 N( k0 ~
Chapter 2.
6 S# x/ O! E! v! _
然后我對S君說,關于日本經濟,還有另外一點。看日本經濟,不是只看現在的經濟指標,更重要的是看現在的日本公司里的年輕人的狀態,十年后他們將走上中層崗位,那么他們的狀態將決定十年后日本經濟的狀態。
0 P l8 g* W" D2 x- j& U
S君問,那么你對現在的日本年輕人的狀態的評價是怎樣的呢。我說,有兩方面值得擔心的東西。一個是現在一些二十多歲年輕人的學力不高,這也是媒體報導的事情。我認為他們學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是,二十一世紀初日本推行的“寬松教育”,單純減少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導致學習的內容變少,這實際是不好的。另一方面是,日本企業里知識技術的傳承做得不好。具體說來就是,老員工對新人的教育做得不夠好,“技術を伝承する効率が低い”。
1 w8 Y2 z8 X- d6 I ?
S君說,這樣看來,貌似這些都是四五十歲人的責任。一方面,“寬松教育”不是我們二十多歲人舉手說“我們要寬松教育”的,而是四五十歲人他們出來改變的政策。另一方面,老員工對新人的教育做的不夠好,也是他們的能力所限。我說有一定道理,三十年前的日本人靠著自己的辛苦鉆研,取得的很多技術上的成果,但是那只代表了三十年前的時間點的狀態。他們做到了“研究技術”,但是貌似沒能做好“技術傳承”。有些技術貌似只存在于老員工的頭腦里,一方面沒能具體化,一方面在講授傳遞的時候做得不夠理想。他說原來如此。
/ c6 D1 b; p* ?$ D2 b, G
然后我說,還有一點是,年輕人的禮貌做得不夠好,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提高。我說前一段時間兩個二十出頭的員工到上海分公司來訪問,我去給他們買高鐵車票,買好后回到分公司,進門時他們兩個人就在那里埋頭弄電腦,沒有一個人給我打招呼,有一點shock,與我印象中以往的日本青年不一樣。然后我把車票遞給他們,收錢的時候,他們掏錢給我,連五角錢都算得很精確。其實我比他們的入社時間長,算是他們的前輩,他們這樣的表現,可以算是不夠禮貌的行為。后來我與其他日本人同事聊這件事情,他們也是同樣的感受。當然,這兩個人這樣做也只是二十幾歲時候的樣子,也許他們到了三十多歲或許會更siccaly一些,但是我的日本人同事認為,如果是他們現在這樣禮貌不好的話,到了三十歲時候也不會達到一個siccaly的水平。
/ C) U; J% f5 J
S君說,他知道這是怎么造成的。日本人一般會在“組織”里體驗嚴格的上下級關系。S君說,在日本人的學校教育里,有“部活”你知道么。我說知道一點,是學校里的體育團體的集體活動是吧,他說是的。S君說他在中學和高中大學的時候,在部活里會體驗到上下級的嚴格關系,在禮貌方面有一些成長。高年級學生也就是前輩過來的時候,一定要馬上起身,端正姿態鞠躬行禮。S君在說話的同時馬上做出一個動作,坐在飯店的座位上,突然挺直腰板,微微低頭,說“口尼七蛙”,向我表示出打招呼的樣子,也就是他當年在部活的時候遇到前輩時的很恭敬的禮貌動作。然后他說,“部活”也分為許多部門,有體育方面的如棒球籃球跑步等等,也有坐在房間里的如文學圍棋詩歌等等,另外還有一類是歸宅部,也就是不參加部話放學直接回家。分為三大類就是:體育部,文化部,和歸宅部。在這幾個類型里,只有體育部里的上下級關系會更為嚴格一些,稍有不夠禮貌,就會被訓斥或懲罰。輕的時候會被訓斥“聲音太小了,大點聲再說一遍!”,嚴重點的就會被要求去做俯臥撐或者操場跑圈兒。在這樣的環境下出來的人,對禮貌方面是非常注意的,不敢怠慢的。但是一般來說,只有體育部會有這么嚴格的上下級禮貌教育,而其他的文化部和歸宅部就不會這么嚴格。所以不進體育部的人的禮貌,或許就會稍微差一些。聽到這里,我對他的意見表示贊同,然后我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日本學生接受這樣部活的時期一般有多長,是只有一兩年還是更長,第二,進體育部的學生比例一般會占到多少,是較多還是較少。S君回答我,他本人在初中高中和大學,都有參加體育部的部活,加在一起有接近十年吧,也就是說他個人接受體育部部活的時間還是很長的。關于體育部的參加比例,他所經歷的學校里,初中時有一半人進體育部,高中時有二成,大學時大概有百分之五。也就是說,經歷體育部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沒在部活里受教育,導致禮貌方面做得不夠好吧。我說,原來如此,非常感謝你的信息。
l; `) z, w9 a1 b0 _' `
thum7dfa5d9f72.jpg (149.88 KB, 下載次數: 318)
下載附件
2016-11-27 01:49 上傳
6 a! ?6 ]0 S$ a2 i
S君說,他會參加部活去接觸前輩,去打工接觸店長接觸客人,都是提高能力的機會。我曾經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有去拉面店和飲食店打工,那段經歷使我得到的鍛煉和提高是震撼性的,所以我深有同感,明白他的意思。當時我沒有做更多談論,但是事后我考慮的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可以在“高中大學的時候”就會去做事與年長的人去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去見識去模仿去被教育,從而使他們可以更早地變得更成熟一些。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只是在“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之后”才接觸年長的人,我的這種受動成長時期就比他們晚了一些。如果我們也可以早點時間去接觸的話,或許還能更好一些。
9 w# n! I1 |* m' H' D# p2 u. ~
Chapter 3.
8 y B2 V% q1 g6 ~% \( R/ r C y
然后談到了面試的話題。我現在公司的一位前輩,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關于面試的事情。有一段時間公司業務量略多,需要招聘一位派遣社員來做一些制圖方面的工作。于是通過派遣公司,介紹了一些應聘者過來,我的這位前輩負責面試,當時對于來的第一位應聘者,前輩問他,你對工作內容有什么樣的希望。應聘者說,想要做設計。然后前輩再問,比如說什么樣的設計呢。應聘者沒有第二句話了,還是木然而低沉地說,想要做設計,表情和說話的樣子也不明朗。這樣的話,前輩就沒法采用這個人。后來又面試了幾個人,從后面的人里選了一名。
! A; P7 T5 `# e8 Y2 S
這個故事里,那位不合適的面試者,他的問題在于兩點,第一,回答問題表情樣子不好,使人覺得如果讓他進來公司里一起做事的話,恐怕不夠和諧。第二,只說一句話,想要做設計,這是不夠理想的,還應該準備一些展開的話題,比如說想做汽車方面或者加工機械方面的設計,或者加一些根據,比如說以前學過設計覺得自己可以投入進去,等等。對于S君你來說,就是要參考這兩點,一方面注意面試時的表情,當然這方面你做的很好了,另一方面,平時留心積累一些相關談話素材,面試的時候可以說出一些相關的東西,這樣會更好一些。
7 q- ^9 B+ q# a
然后,我給S君講到,我在進入第二家公司時,去面會社長的時候被說到“失敗”,并提到關于這件事情的分析和反省和改善(具體請參考第25話)。
5 M+ G, n8 F' B1 y; ~5 z
然后我對他說,公司通過面試進行招人,目的是把工作完成。你看一下剛才的那份打印件,第20話里面第一張圖(下圖)。這里可以看出,完成工作,最下面的出發點是兩點,一個是自身的知識技術水平,另一個是自身的communication能力。要把這兩點做好,并且表現出來,才能夠讓面試人員更容易信服,容易接受。
3 ]; O. b, g7 D4 d! s
514wkeczu.jpg (38.81 KB, 下載次數: 321)
下載附件
2016-11-27 01:37 上傳
0 ^, V9 |/ G! T( N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所考慮的事情是,一個是希望“將來把工作交給他的時候能不能順利完成別出什么問題,即使有mistake也要在能夠控制范圍之內”;一個是不希望“到截止時間之后才發現完成度不達標”;一個是希望“可以容易交待工作別弄得給他講事情的時候花時間特別長”;一個是不希望“和他在一起進行工作時他的言談舉止會使人感覺不好”。如果這幾個方面,你能給人感覺你做得沒問題,那么公司還是希望接收這樣的人一起工作的。
2 e0 V5 a% x, W( F6 y
面試中在陳述的時候,要記得“把對方給捎帶上”。比如說,S君你去面試的時候,人家提問,你會不會英語。S君回答我說,“會一些日常對話,對語言學習很有興趣”。我對他說,這樣回答也可以,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說,“英語可以達到日常對話的水平,同時,因為自己可以把中文學好,所以如果在工作中需要英文,自己也會很快下功夫提高的!比缓,最重要的一點是,再加一句“并且能夠去把工作順利完成。”這是重要的,就是說,說話的時候不是只說自己的事情,最終要把話題落到對方那里,說出來和對方有關系的事情,這樣才好。因為對方的思維,一般也是放在他們自己那一邊,最終集中在“招人過來之后工作會不會被順利完成”。所以你在談話的時候也要向著對方的思維去努力,這樣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思維得到了配合,感覺會好很多。身邊的一些中國學生,有一大部分的傾向是說話是只說圍繞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能夠有所區別,就會被留下更好的印象。
9 i# S1 y( ^4 S; l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也會去考慮,讀到這些面試注意事項的人,或許會進行一些參考。但是我其實并不想這樣簡單地介紹所謂的面試技巧。因為“找工作”,是一個“過程積累——最后一步”的事情。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努力吸收一段時間之后,最后一步注意技巧獲得offer,是這樣一個過程。但是有時候有些學生會是,平時不注意努力積累,只在面試時注意技巧,單純通過一時的表現來獲得機會,這樣其實對公司招人來說,并不是一件被期待的事情。
4 h1 X. H0 h% ~, p+ f- T' ] D R
Chapter 4.
9 T l' R) O$ O- o/ t8 {
S君說他前幾天進行了論文的預答辯,在發表的時候,他會注意自己發表的時間,把自己的發表時間控制在三四分鐘,然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教授進行點評。而有的同學,則會說上很長時間。他說,這是不是一種“不會讀空氣”的表現(日語里的“空気読めない”,意思是做事時對周圍的注意不夠)。我說,這是“在那之前”的問題,這些學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天然呆,做事情沒有計劃性,不會去想,不會去計劃時間,到了發表時間就開始順流而下地發表,沒去考慮時間的問題。另一種情況是,每個學生的發表問答總時間是固定的,如果自己發表時間短,那么老師提問的時間就會長,但是自己沒有準備好,害怕老師提問過多而回答不好,所以就故意發表時間長,不給老師留提問的時間。S說,這也是一種有計劃的作戰方式吧,我說是的,當然這么做并沒什么好的效果,只是“因為自己事前做事不夠而躲避現實”而已。
& B$ Q$ d& [0 b: _0 n
Redoc6003791.jpg (18.3 KB, 下載次數: 276)
下載附件
2016-11-27 02:11 上傳
9 D, [. U$ b2 K- M1 ~7 {
我對S君說,我有時候會在行業展會上作發表,上臺后第一件事是把手機打開,翻倒秒表那一頁,點擊開始進行計時,才開始發表。在途中,會注意看看時間,對照自己的PPT內容量,來把握時間,如果講得太快了,度過的時間太少,就多說幾句話;如果講得太多了,而后面還有很多內容,就加快語速。最后提前兩三個頁面的時候,安排好剩下的時間,控制時間在29分50幾秒的時候,結束發表。S君說,了不起。我說,前面你說的同學的情況,有兩個point,一個是有沒有計劃性,一個是有沒有對全局的配慮。當然了,這些點你做的都很好,如果你的那些大學同學也能提高,那就更好了。
* S* C* ^3 A" R! w4 S6 s0 |
然后我們談到了中國學生的communication,我說,中國學生的交流方式中,往往有更大的比例更愿意指摘。他問原因是什么,我說也許這是一種初級水平的思維方式,用相互貶低的語言會給自己帶來一點微小的成就感,另外就是開開玩笑覺得比較有趣。相比之下,日本的communication會稍微好一些,是一種相互協力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一種是互相打壓互相否定的談論方式,另一種是互相促成互相follow的表達方式,應該是后者的效果會稍微好一些。我心里感受到的是,這幫日本人,跟他們聊天,他們會順著你的話題進行談論(extend other’s words),我可以逐步遞進說得比較深一些,以前文章里的T桑,和眼前這位S君,都是這樣的類型,跟他們聊天可以聊出很多東西。S君問我,那么中國學生的communication怎樣可以變得更理想一些呢。我說,單純地對他們說,應該怎樣怎樣,有時候也是沒有效果的,或許只有在“日本的文化環境里”才會體驗到那種思維方式。但是另一方面,即使去到日本的文化環境里,也不是就“一定會學習到那種方式”。去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與日本人接觸之后,有四分之一會認為日本人是傻子,有四分之一會意識到日本的優良之處,有四分之一則是意識不到,如果告訴他他才會意識到那個好處。要做的是,分辨出那能聽懂的四分之一的類型,可以去認識交往。
6 E& f7 z+ [$ K3 h% E& G5 I, q
02268aw.jpg (29.28 KB, 下載次數: 274)
下載附件
2016-11-27 02:11 上傳
; N% p9 }' r) W' l% }: G/ ]: J8 e
我說,我在日本感覺到,在社會里進行communication的時候,社會人會有社會人的一套問答邏輯體系,“這樣提問”就應該大致會有“這樣的回答”,“那樣說話”接下來是“要等待一下或者進行那樣的銜接”,等等。如果你的回答不在套路之中或者偏差較大,就會被減分。還有,談話時社會人會去看人的說話表情語氣神態眼神語速。一旦覺得你達不到這套標準,也會給你減分。比如面試新畢業生或者與剛去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談話,提出問題后對方回答,有時候就會感覺對方回答的答案是錯位的,沒有回答到點子上,這樣就不夠好。當然,這些問題對于你來說并不存在,雖然你沒有在公司正式工作過,但是你談吐已經足夠siccaly了,和你談話的時候,你的回答幾乎沒有錯位的情況,這樣你在公司里做事,也將會是比較順利的。另外,面試時要能說出點東西,一方面要積累,一方面要多和社會人說話,積累說話經驗度。
# z+ X" p# |1 G1 s4 d) X( T
我問S君在這邊遇到的中國人里面有沒有比較成熟的類型,他說有的,遇到過一個日語翻譯,大三大四就開始出來到日資企業里面做事情,畢業后也馬上就職,談吐都是很成熟的。我在此感嘆,我以前也遇到過比較成熟的日語翻譯人員,也是大三大四出來當導游的,這或許可以歸納解釋為,他們在大學的后半段就開始接觸了社會,或者說接觸了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辦事方式表達方式并且愿意去學習吸收之,從而使他們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想想我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在自習室圖書館或者本班級專業教室里面聽課看書背題考試做實驗寫報告寫論文了。如果那個時候也能夠早點接觸社會人的話,或許也會更成熟一些。
- A5 ^1 P6 _7 k0 D1 e/ G i: r
當時談的話題主要有以上這些,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反省的地方。我們點菜的時候點了一份醬大骨,上菜的時候給每人發了兩只薄塑料手套。但我在戴手套的時候,考慮到還要夾菜夾飯,所以我覺得只有左手戴上手套就好了,右手沒有戴。事后證明,這種做法是不好的,因為吃骨頭的時候很多時候需要去掰骨頭,右手還是要去接觸骨頭的。結果就是吃完骨頭時,我的右手也搞了很多油在上面。后來S君拿出他的答辯論文時,我不得不去洗手間,把手上的油洗掉,再把手擦干晾干,然后才能接過他的論文看一眼。
8 Y. D4 ^6 b) z$ { d8 u
u408580.jpg (24.21 KB, 下載次數: 309)
下載附件
2016-11-27 01:37 上傳
* M( U2 T, I' e0 u' w
這種戴手套不戴全的做事傾向,在日語里叫做“中途半端”,就是做事做得不透溜,不徹底,導致的結果就會不好。我在工作中有時也會有這種做事的傾向,比如修改文檔的時候,只修改了文檔正文,覺得頁眉頁腳不會有人注意就不去修改,結果給領導看的時候被指出錯誤。再有,在第24話里面,我修改文檔的時候,那個“資料2份”的歧義問題,我注意到了,也修改了,但是沒有修改徹底,結果被客戶指摘了。這個事情需要改正。而S君,則是正常地兩只手都戴了手套,集中吃骨頭,吃完后再摘掉手套夾飯夾菜。可以說做事比較徹底。這是一個我值得我去注意去學習的地方。
2 P+ O/ G& L7 z2 Q; H
2 v, [2 @( y- N) j# K
吃過飯之后,S君對我說,今天與子子先生進行談話,度過了有意義的時間,非常感謝。我說哪里哪里,和你這樣siccaly的選手聊天,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日語siccaly的意思比較長,請參考第16話里面4月7日的日記)
' u+ \' A. ?/ f- s
以上。謝謝閱讀。
) E* W- y6 H! q3 I# T
by 子子
- \9 L% a: [, l$ N3 D( U4 {6 T7 ]
zz961@163.com
6 _# Y0 @9 ~9 ] ^& x( B# H
2016.11.27
0 k5 q: I5 b8 D4 f K- {. c*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