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這一步,應該如何溝通?
Z2 L, L/ t" \! K- y% x; m我年輕時遇到的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小祁面對的則是如何實現理想的問題,處理起來當然不同。' ?# k' x% S, D& i. M/ \8 i: k m
不過,這輩子我遇到任何問題,都能積極地面對。當年為了能過活下去,我干過很多工作 ...5 ^2 {6 s. K6 T
害怕伏櫪 發表于 2010-4-20 09:12 ![]()
* S! Y* b- C/ P) z/ y/ s其實事情應該倒過來。
9 y5 ^9 b: d6 j1 }6 l v我先談談我的學習經歷:一開始來到廠里,從老總到工人都說在車間干活一兩年再做設計工作比較好。0 H# r6 [, k7 ^
可是在車間我感覺很枯燥無味,因為帶我的師傅頂多給我撬螺釘的活干,要不就是去借工具。看著那些東西就長那個樣,誰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啊,看著工人師傅拿個秒表在那里轉又轉,修又修,我壓根就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折騰好幾天,更不知道個所以然來。這個東西并不是說說問問師傅就懂了的,可能師傅們還有所保留呢!
0 z, P" X2 X9 N$ r0 \, z. E進入技術中心學習,開始幾天科室主任讓我看圖紙,我就盯著一個普通內磨進給機構研究好幾天,收獲甚微。一直到跟著師兄一直畫圖,一邊討論這圖應該怎么畫,這個公差應該怎么標,我才發現很多東西是以前我在車間壓根沒留意。再畫結構,才想著他們究竟要如何裝配,如何調整,做了合格證明書,才發現那些精度調節檢驗那么重要。所有這些,直接讓一個外行直接到現場看看,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會事,管你把那東西說得天花亂墜呢!
0 y( i! C0 L3 `% _5 M k' M再說彭老師的這個設備,似乎市場反映不錯,設計得相當不錯,那有沒有需要改進,有沒有需要系列化型號?如過有,那不防給他個鍛煉機會,給個規格讓他自己設計圖紙看看。如果他疑問太多,設計不動,那么他干不到一周,估計就得自己主動下去車間觀察思考,甚至親自安裝調試。
2 ~1 J- v9 b9 }0 n" h6 z4 u: g0 x先下車間一兩年是機械廠的慣例,但是對于浮躁的人,那就什么都不好說了,干兩三個月換一個工作都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