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7-16 00:37 編輯
# ^4 s" B9 A8 {) @# g0 m
5 v. q5 m' |! v3 Q: k1 P" x在日本做機械設(shè)計的感受(第六部)——蓄能器容積計算( J0 K4 O) o& T: m1 d# X% C% j
2 k6 }1 } O6 s" z# g0 |在一個周五,下班后我和公司的兩位同事出來吃飯,飯后閑聊的時候,給他們講了一點蓄能器容積計算的事情,在這里也記錄一下。這兩位同事,一位是以前提到過的中國人Y,另一位是日本人T桑。以前曾寫過一篇《在日本機械設(shè)計的感受第3部》,里面的飯局就是在Y家里舉辦的,同時在那里第3章給Y講道理時提到一個不知道單弦曲線的T桑,就是這兩個人。大家都是三十多歲,同在公司里搞技術(shù),平時聊得多一些,偶爾出來聚餐。$ ]4 A; p& L2 f U$ ~& J
; Q0 T0 m6 l% w6 C6 x6 O6 g
Chapter 1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 r; R' u# w! u3 @+ E7 P. p
我們吃完飯后,Y在那里玩手機,我和T桑閑聊。先談了點公司里的人和事,之后提到了蓄能器容積計算這個話題。我對T說:關(guān)于蓄能器容積計算,涉及到氣體壓縮,其中有一個公式: PV^n=PV^n,你知道不。T桑說不知道。我就說,這個公式是關(guān)于氣體壓縮計算的重要公式,在設(shè)備頂部氣缸計算時也會遇到,你最好記一下,以后應(yīng)該會用到。于是他拿出來手機來記錄。
$ ?$ e* M$ a5 ~% u8 `/ C7 M6 f7 S: q* z- @, u7 c9 e& P
等他記錄完,我繼續(xù)解釋:等式左邊是壓縮前的壓力P1與體積V1,右邊是壓縮后的壓力P2與體積V2,這四個量,在已知其中三個時候,可以求第四個未知的量。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壓力P是絕對壓力,而不是我們一般常說的壓力,這個絕對壓力你知道不。T點頭說知道,于是我打算跳過絕對壓力的介紹,但是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明白,于是就對他說實際應(yīng)用的時候要使用表壓加上大氣壓,沒問題吧。然后看他的表情,沒什么反應(yīng)。我就追問,絕對壓力的計算你了解不,他說不怎么了解。' Q; ~8 N( r1 z6 }! H4 Y- a1 C
7 S' o- r# o3 s! Z7 s于是我就給他糾正態(tài)度,我說給你講的時候,有些知識點如果你已經(jīng)會了我再講就比較沒意思,所以有時我會去問你知不知道,這時你如果不明確一下,就那么過去了,那么造成誤解,我再往下講你也會迷糊了,這個樣子不太好,即使你知道,也最好簡單描述確認(rèn)一下,我也會知道你是否真懂。用孔子的話來說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孔子這話說得很輕松,但是生活中還是會經(jīng)常遇到“不知道也不直接說”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取決心理與環(huán)境的問題,與問答雙方的方式都有關(guān)系,被問的一方往往會擔(dān)心“回答 不知道 之后會被認(rèn)為無知而受到嘲笑”,所以才會出現(xiàn)“不直接說”的現(xiàn)象,這也取決于問話一方的態(tài)度和問話的出發(fā)點。我對T桑說,我在這里問話,目的是“為了讓你增長知識而不是為了看你無知”,所以我再問你的時候,你如果不知道就直接說,我也放心往下講,這樣可以么,T桑說可以。! `3 |, F' h' ?
) L1 z- O) {0 F7 M# e
扯遠了,話說回來,工程上一般常說的某某壓力,都是指表壓,也就是壓力表上顯示的數(shù)值,稱為gauge pressure。壓力表里面有個膜片,膜片一側(cè)是容器的壓力,膜片另一側(cè)是大氣壓,所以壓力表表盤上顯示的是“容器絕對壓力與大氣壓的差”,稱之為表壓。在現(xiàn)場一般被看的被說的較多的都是表壓。而在對氣體進行壓力計算時,需要用的一般都是絕對壓力,絕對壓力等于表壓加上大氣壓的值,也是說“絕對壓力等于表壓加0.1MPa”,他又掏出手機來記。; ?. w- A& A5 \' _0 O* `
& |2 a+ G' ]" o1 M5 j" R% r然后T問我,以前在對氣缸進行計算時,用的都是表壓乘以面積,現(xiàn)在聽了這說法,是不是要“把表壓加上大氣壓”再乘以受力面積。我說那個時候一般不需要,因為氣缸動作時,活塞一側(cè)是壓縮空氣,另一側(cè)往往是放空的,放空就是與大氣連通,也就是說另一側(cè)是大氣壓力,如果非要加大氣壓的話,左側(cè)為“表壓加大氣壓”,右側(cè)為“大氣壓”,之后計算時會抵消掉的,所以計算時直接用表壓就可以了。! ~" T1 C/ Z! z
% o" j; m5 t, \& `$ t- S這個概念我是在大學(xué)二年級學(xué)《化工原理》的時候?qū)W到的,但說實話剛開始接觸絕對壓力的概念時還是挺容易弄混,很簡單的一個加法計算,那個時候覺得這很容易,但是其實并沒怎么搞懂,過了好多年在工作中接觸了,才去認(rèn)真揣摩它的意思與用法。現(xiàn)在總結(jié)一下就是兩句話:“在活塞能力計算時用表壓,在涉及體積壓力計算時用絕對壓力”。; O1 }/ l- W. f3 e
3 b7 q& m- W+ O; p- O
話題扯回來,最開始提到的PV^n=PV^n,在計算時,壓縮前的壓力為P1,比如給出的空氣管線壓力0.4MPa要加上0.1,再往公式里代入計算;然后算出來的壓力P2,要減去0.1才能作答。我最近有一次就是算完之后忘減0.1了,當(dāng)時算出來的P2乘以面積得到推力夠用,但過后復(fù)查時才發(fā)現(xiàn)應(yīng)該再減去0.1,發(fā)現(xiàn)錯誤后再把結(jié)果減去0.1,核算時發(fā)現(xiàn)不夠要求的推力了,折騰了一陣子。1 {9 a9 D) ~) f% ]9 x& M7 E) M
! ?8 W+ r) X; G# R) P
Chapter 2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6 M. Z9 h2 h' [" S/ ?5 P3 F
Y還在那里用Iphone玩瘋狂猜圖,我說我在給T桑講氣體壓縮時的壓力計算公式,你知不知道。Y說氣體壓縮公式他不知道么,不就是PV=……,他猶豫后半段的時候,我說,你想說的是PV=nRT吧,你這個也對,但那是理想氣體進行緩慢壓縮時的計算公式。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壓縮過程的時間比較短,氣體來不及與外界進行足夠的熱量交換,更接近于絕熱過程的壓縮,所以一般較多使用的是PV^n=PV^n。這個公式你如果不知道的話,可以記一下,以后或許會用到。Y若有所思。
& L! a; n3 [+ H+ O8 Q5 c4 G. ^& Q1 v7 f$ w' T
接著我給他們講平衡氣缸的事情。一臺豎直放置的設(shè)備,中間有水平放置的曲軸進行旋轉(zhuǎn),曲軸帶動連桿,連桿帶動下方的滑塊進行上下運動。當(dāng)滑塊非常重的時候,比如說10噸左右,那么滑塊上下移動就很費勁,曲軸旋轉(zhuǎn)的動力源就會很累,為了減輕這個負(fù)擔(dān)以使動作靈活,在設(shè)備頂部設(shè)置有兩個大型氣缸,氣缸里面有活塞,活塞下部充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向上頂著活塞,然后活塞的連桿向下與滑塊連在一起,這樣壓縮空氣向上的力就會向上拉住滑塊,如果這個力與滑塊的重量近似平衡,那么滑塊上下動作時,負(fù)擔(dān)會更小,曲軸也更容易運轉(zhuǎn)。/ S. @) R* y& ]& T: S8 Q
: v# O5 m8 ~* i6 \% N接下來看看頂部的平衡氣缸的結(jié)構(gòu)。活塞下面的部分,肯定是密封的,而活塞的上部,是與大氣連通,所以需要在側(cè)壁開口的。Y說他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說那現(xiàn)在你就知道了,那個地方在側(cè)壁要開口的,目的是活塞上下運動時讓氣體進出。然后關(guān)于開口,我順便提了一個別的事情。側(cè)壁開口帶來一個問題,活塞上表面是要進行滴加潤滑油以進行潤滑的,然后活塞上方會積蓄一些潤滑油,那么活塞上下運動的時候,有時蓄積的潤滑油會從側(cè)壁開口處噴出來,于是我做過一個方案是在開口處外面加一個罩板,讓噴出的油再流回去。我的目的是順便提一下這個結(jié)構(gòu),讓他們知道有這么個事兒,并沒打算深究。結(jié)果Y問我,“如果那里不斷滴油的話,里面的油豈不是越來越多么”。這事兒還不真太好解釋,因為我也只是聽說的,并沒有親眼看過潤滑油在里面什么樣兒積了多少。這么點事兒,Y糾纏了一陣子,我挺為難。第一這個問題不是今天講的重點,我不是很熟悉,只是想給他們介紹一下有這樣的問題以及有這樣的對策,第二他用反問質(zhì)疑的方式而不會用建設(shè)性的方式來討論問題。“里面的油豈不是越來越多么”,用這樣的方式帶著反詰的語氣來提問,后半句的意思就是“你說的是錯誤的吧”。他這么問,弄得我比較窘迫,談話進行得比較艱難。同樣的問題如果是我去問前輩的話,我估計會說“里面的油會不會越來越多”,問題的回答可以是“會”與“不會”或者第三種“不了解”,然后如果對方也不了解,那就互相做個臺階下去就完了,如果愿意深究可以以后再找別人問。在這個時候,交談問答的目的在于從對方那里得到信息,而不是去糾結(jié)對方是否說錯,發(fā)言的nuance會決定會話進展的方向,如果掌握得不好就談話的進行就會不順利,影響知識點的交流;處理得好一些就會把談話順下去,去聽到其他的更多的話,得到更多的信息,也就是所說的“以和為貴”。
" f3 O9 N6 y5 {5 v
8 K1 u; } c* g" A7 n; e+ ^我趕快把上面的問題逃過去,然后重點講里面的壓力。可以想象,當(dāng)滑塊在最高點時,氣缸里的活塞也在最高點,而滑塊在最低點時,活塞也在最低點。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活塞在最高點與最低點時,里面的氣體壓力是什么樣的?比如說,在最高點的時候充入空氣,壓力為P1,那么到了最低點,壓力會變?yōu)槎嗌伲窟@就用到了開始講的那個公式,P1*V1^n = P2*V2^n。V1和V2都是已知的,最高點表壓加上大氣壓,就是P1,然后就可以算出P2,也就得到的最低點的絕對壓力。T桑問我,算P2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校核氣缸的破壞壓力,我說不是,到不了破壞氣缸那個地步。在那之前有一個問題是,如果P2和P1相差太大,那么在最高點最低點時,向上拉的力會相差很大,那么在最低點時滑塊就會被一個向上的很大的力去拉,以至于曲軸運動的時候,想把滑塊向下帶動的時候會比較麻煩。' M9 Q0 L) |- Q) |$ Z
: I: F: q7 l4 L9 d- P" y B然后我說頂部氣缸壓力調(diào)節(jié)的目標(biāo),最高點最低點時候向上拉的力是不一樣的,那么最初充氣時設(shè)定的標(biāo)準(zhǔn)是以誰為標(biāo)準(zhǔn)呢?不是最高點也不是最低點,而是“滑塊在90度的時候,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盡量保持平衡”。說到這里,Y說他覺得應(yīng)該是在90度稍偏下的時候讓其平衡,因為曲軸和連桿的重力沒計算進去。我明白他的意思,同時我也感覺這個問題他如果仔細(xì)想想,以他的分析能力應(yīng)該可以想明白的,于是我沒有給他解釋,說關(guān)于這個問題你再想一想。果然,過了兩分鐘,他說想通了,應(yīng)該是90度。其實我知道,嚴(yán)格來說應(yīng)該是90稍偏上一點的位置,因為將來加模具時向下的重量會增加,但是今天沒必要說得這么細(xì),扯遠了反而會影響他們對主要話題的理解,于是我就沒有再擴展。1 l, J5 T- G7 k, b( Y
2 p' B; v' O1 I# n4 ?4 {我想趕緊往下講,結(jié)果Y又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上面氣缸沒壓力,那么滑塊比較危險,在剎車松開之后離合器夾緊之前的時間里,滑塊會下落。我明白他的意思,說確實是那樣,所以要保持上面氣缸有壓力。不過后來又想了一下,那個時間差實際上只有0.1秒,而且也不是直線下落,即使下落也不會有多大的位移。另外就是,我后面還有些內(nèi)容想介紹,比如如何調(diào)節(jié)氣壓,使90度的時候保持上下方向的力保持平衡。但是Y總是插入問一些問題,導(dǎo)致我的主線進行不下去,有些想介紹的東西就順不下去了。談話過程中,他如果有問題,可以先記住,然后在我講得差不多了,看看時機再來提出,這樣我再把主要部分講完之后,也有充足的時間和思路來縷他的問題。
7 Q# J" T+ t- k. b* r# r8 M$ R3 P) i" g. D
然后Y又提出一個問題,說假如沒有氣缸向上拉的力,只靠離合器的力量是否會把轉(zhuǎn)動曲軸把滑塊拉上去。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想從一個新穎的角度來提問,我也知道該怎么解釋。但是我說,反過來問你,這個問題你自己怎么分析?能不能拉上去,你的判斷是能還是不能。一個問題提出來的同時,你自己必須帶著你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如果只是扔出來一個問題而讓別人去想,那是一種狡猾的做法。特別是作為設(shè)計人員,如果對于這個問題你進行考慮了,那么你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別人可以幫你集思廣益,如果你只是提問,而沒有自己的分析,那么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設(shè)計者。我知道以他的能力應(yīng)該能考慮出來,于是也沒有給他解釋,讓他自己想,果然五分鐘后他想通了。曲軸離合器的摩擦扭矩可以頂住“滑塊那里向上的1000噸的力”,那么即使滑塊那里有10噸的向下的力,只靠離合器摩擦扭矩也是完全可以拉上來的。如果沒有氣缸向上的拉力,不好的地方在于,曲軸向上拉動滑塊時會多花一點時間和能量。
- K% x! {9 S {% [4 a
( S' j) T- p2 C6 S* K% ?$ RChapter 3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
/ d% v# e5 H) R" m+ D4 Y& u0 Q2 T! V+ E被Y的問題給扯了好久,總算說到我想介紹的知識了。頂部的氣缸,如果只是一個氣缸的話,那么滑塊在最高點的時候氣缸內(nèi)有一個壓力P1;在最低點的時候,氣缸內(nèi)活塞位置會很低導(dǎo)致里面的容積很小,則里面的壓力P2會變得很大。那么按照剛才的介紹,向上的拉力會很大,滑塊被向上拉,曲軸向往下運動時是費力的。那么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避免壓力變化太大,怎么辦呢?對策就是使用氣罐,所以設(shè)備頂部除了氣缸之外,還要有一個大的氣罐。
# h1 O( F. @8 h2 _1 s; I
9 l+ t/ H5 v2 U" n* u) ?比如說,氣缸內(nèi)活塞下部容積從500升減為100升時,無氣罐情況下,體積減少到五分之一,里面的壓力粗略計算會增至5倍。如果加一個2000升的氣罐呢,那么體積就會從2500升變?yōu)?100升,體積減少的比較少,所以壓力只會增加一點點。這就是氣罐的意義,一般來說,選用氣罐時,氣罐容積一般近似選為氣缸容積變化量的x倍左右,當(dāng)然具體的選取還是要具體計算具體校核的。那邊T桑趕緊拿出手機來記錄這個數(shù)值,Y桑無動于衷。
* O9 V. q W( @9 [9 i4 _5 |; Y0 K( w4 \5 o
接著我講,然后要注意的是從氣缸到氣罐的管道,在活塞動作的時候,大量的氣體從汽缸流向氣罐,管道是否夠粗,能否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全部順利流過,是一個問題。計算體積流速時,要看兩點,一個是體積變化量,另一個是流動時間。體積變化量,就是氣缸內(nèi)“活塞從上到下移動的距離”乘以“氣缸橫截面積”,那個距離其實也就是滑塊最高點和最高點的距離,也就是等于曲軸偏心量的2倍。然后說那個時間,是滑塊從最高點移動到最低點的時間,與曲軸轉(zhuǎn)數(shù)有關(guān)系,也就是曲軸轉(zhuǎn)一周的時間除以二。這兩者求出來之后,用體積變化量除以時間,就可以得到體積流速,也就是說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氣體要以這個速度從管道中流過。5 _# l. z' ^, R' }' y) X- l
- m" N0 x2 K5 X6 p" K* q
然后,要核算管道的管徑是否合適。管道越粗,可以流過的氣體越多,也就是可以通行的體積流速越大。那么一根管道最多可以流過多少氣體,怎么來確定呢,一個方法就是,求出管內(nèi)流體的線速度,不管是粗管還是細(xì)管,近似的來看,它們的線速度有同一個固定的上限值。先說線速度的求法,也就是“用體積流速 除以 管道橫截面積”來求流動的線速度。這個概念并不難理解,我說完前半句時候Y就點頭知道怎么算了。但是對于T桑來說,他要考慮一段時間才能理解這個概念,我說完之后看到T桑呆呆地看著我略為迷茫的樣子,于是我就用簡單的類比來給他講。“用體積除以面積等于長度”,這個比較好理解吧,T桑說是的。那么類似的,“用體積流速除以橫截面積等于線速度”。T桑又琢磨了一陣子,才明白過來,繼續(xù)拿手機來記錄。
6 p$ d. b. q' Z$ k' y6 A. U7 E5 W% |* H E8 j- x1 N, `! `( i
然后我繼續(xù)講,求出線速度后,要判斷這個線速度是否超過一般使用值的上限,如果超過上限則說明管徑不合適,需要選粗一點的管徑。或者是反過來,用體積流速除以一般使用線速度的上限,得到需要的管截面面積。那么這時就涉及到上限的數(shù)據(jù):氣體的最大線速度為n米每秒,液體是m米每秒,一般工業(yè)上的流速都控制在這個數(shù)值之內(nèi)。話說這兩個數(shù)據(jù),是我查了好久才查到的,不知是不是我搜索的方法不對,網(wǎng)上我沒有找到,后來把大學(xué)時候的教材《化工原理》翻出來,才找到的這個數(shù)據(jù),感覺挺來之不易的。而且我也覺得這是個重要的知識點,他們以后或許也會用到,所以就給他們講了一下。照例,T桑又拿出手機來記錄,Y繼續(xù)在那里若有所思。6 q! Z4 n" k% T3 g" r! {* v* c
9 D# ~- `6 K: o* zT桑在那里按手機的功夫,我問Y,這個數(shù)據(jù)你知道不?Y說不知道。我說兩周前我出差回來后在中華料理店和你吃飯時,我講出差時遇到的蓄能器問題,那時提到過這個參數(shù)。但是當(dāng)時你沒有去記,所以忘記了。5月份學(xué)到的知識,如果6月就那么簡單的忘記了甚至沒有記錄,那么同樣的你還會忘記許多東西,那并不是一件好事。# ]0 d/ h1 X1 F+ I, u! X& U8 T
. B7 Z- G- l" E$ n
Y繼續(xù)若有所思。這時我對Y有兩種選擇:1.催他也記錄一下 2.不催。猶豫了10秒鐘,我決定冒險催一下他。在這里說冒險,是因為,我曾經(jīng)有段時間組織過好多次中國留學(xué)生及社會人活動接觸了許多人,為了對方好而主動給對方一些提醒一些建議或者幫助他做點事兒的時候,往往沒啥好結(jié)果,這事不能是說單純的有或者沒有,嚴(yán)格來說是總體來看得到好結(jié)果的概率僅占百分之二十,可以想象有了百分之八十的失敗經(jīng)驗再去為了那百分之二十去嘗試,需要怎樣的心理準(zhǔn)備。對于Y,我還是想教給他一些東西的,他挺有上進心,也幫過我不少忙。我對Y說,要不,你也記錄一下這個兩個數(shù)據(jù)吧,以后或許會用到的,結(jié)果Y不動彈。于是我展開第二輪攻勢,這時只提出目的還不夠,還應(yīng)該提示具體做法,讓其了解具體的動作,知道應(yīng)該怎么去行動;然后再給他一點兒小臺階兒,指出一點他比別人高明的地方。于是我繼續(xù)說,我知道你穿的是T恤短褲沒帶紙筆,但你不是有Iphone么,你看人家日本人翻蓋手機都在那里費勁巴拉一個鈕一個鈕的按,你就不能記一下?于是這廝拿出手機,不去好好地記錄,而是發(fā)了條微信,還給我看“氣壓n米,液壓m米”。他這么做我感覺挺別扭的。一方面,對于他來說,需要關(guān)注的事情是“一段時間之后他是否還會知道這個內(nèi)容”,我說你如果記就要好好地記一下,不然記得太簡單了自己以后會看不懂的,他說他發(fā)微信后別人會問他那條微信的意思,所以他自然就會記住了。同時我也知道,過了一個月,你再想翻出來那條微信都不容易,還是會忘的,我不知道一年之后他是否還知道或者是否能找到這個數(shù)據(jù)。覺得別扭的另一方面,是我的感受,我辛辛苦苦找到的知識點,細(xì)致地講給他,結(jié)果他就那么輕易地把這些東西放到網(wǎng)上去很隨意地傳播,他可以辯解說微信只有有限的人能夠看到,但是說實話我感覺并不太舒服,以后再有類似的知識點,在給他講之前,我恐怕要遠慮一下了。講到這里,估計或許還會有讀者來埋怨我,說我講都講了還在乎人家怎么做。事實就是這樣:我主動給他講一點東西—>他不好好記錄—>我會不舒服-->以后我會少講-->結(jié)果我被批評為自私狹隘-->以后為了避免被指責(zé)我只好閉嘴。這個鏈?zhǔn)降倪^程,并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jié)果,那么其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改善一下,才會使結(jié)果更好一些呢?5 z4 x: Y$ D4 d
' @( u4 Z5 Z% {; z: z
Chapter 4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7 n0 Z" Z5 m$ D( r, D6 w/ D
講得差不多了。然后Y發(fā)表了一句感慨,說沒想到日本人居然不知道氣體壓縮的體積公式。
& A% Y9 t, A& m' G我就順著他的話說,說你知道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計算公式不,這個日本人就不知道。 D4 Z9 K3 A8 v
Y說,不就是“位移等于二分之一a*t平方”么。) U) [: |, _5 V4 e1 D0 ?6 B
) I. m6 _* D, ^9 h) q& A
我說,你再想想,他說不對么。
; A- I! f+ B7 n我說你再好好想想,他還問不對么?
; h+ {' K- i' U8 t! Q& O我說我都問你兩次了,你就別繼續(xù)反問我對不對了,1 k3 q5 m' e0 G! x+ F- S1 G0 X) w
應(yīng)該有點眼力價,想到有可能自己說的不夠周全,趕緊問一下那個公式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3 G! ]' W, X1 K. K2 i0 j
他說那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呢?我說前面有個v0t。
' p: j' o1 v# `# D H* }為了給他找個臺階,我說你說的是自由落體的位移計算公式。, \2 }. P3 r$ K# v+ Z
7 C/ `1 P* \3 M, T L4 X/ m然后我就順便多介紹一些,說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計算公式一共有三個。( x: O* v3 l3 g# l7 f( H
第一是剛才的s=v0t+0.5at^29 f5 t9 F# X7 G/ u9 J
第二個是末初速度平方差除以2倍加速度,9 ?( z% D0 Z. I2 C2 s
第三個是等于時間乘以平均速度。
) ?' E0 G0 E9 p+ W# K& |9 W我伸出五個手指來比劃,勻加速運動一共涉及五個變量:位移、時間、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
' P9 K/ Q% Z; T9 v這五個量里任意四個量都可以組成一個公式,知道任意三個,都有公式去求第四個量。
2 h7 q$ d- G4 i# @/ t0 Q! Z這三個公式里,第一個是最原理的,第三個是最普適的,第二個是最詭異的一般書上不寫卻用得很多的。! c0 B6 o+ ~; D/ K1 g
; `# e- u0 u# `+ |. ^7 P: P4 XY說他記住了,我就問他記住哪一個了,他說記住第三個了,以后用的時候現(xiàn)推導(dǎo)。
# _5 X3 O( r8 d2 e7 E6 K5 `其實我心里挺注意的,三個公式我都說了,如果拿筆記一下回頭看看是會有用的,
" B5 [8 j: c" ^; P/ U# s, A不過他不愿意動,只是記住了一個最簡單的,認(rèn)為可以以后用的時候去推導(dǎo)。
6 c- p3 y; {2 R這次他沒有去記錄,我也懶得去催了,這個也不太重要。
, ]' d' d4 }, o; t, L* F8 K" d" {4 R( f
這一段話里面開頭有對T桑不利的部分,加上公式那段用日語不好表達,
6 h: o E( O. ~. z8 G再者,如果T桑聽到這些公式,一定會讓我仔細(xì)描述比較花時間,所以這段話我是用中文對Y說的。! q8 @ _9 _ G1 h3 ^
$ Y2 @. q C2 ~( a+ v# q {7 N3 ^/ u
Chapter 5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 |! U! l4 ?: L( w9 i
接著我說上頂桿的氣缸,講了幾句,描述了一下氣缸的形狀,T桑說聽不懂,想回家了。1 I, n4 K) A) D0 Y# [* y( w
我說,話都說到這里了,如果不給你解釋,可能你就好幾年都不去考慮這話題,
; d, n3 V5 H5 f! [然后在現(xiàn)場如果有人問起你,你作為技術(shù)人員,如果不知道這個原理就會受憋。
- b$ ?$ E1 G" T; v a我已經(jīng)被憋過好幾次了。8 _" g; U" i4 f" ^# M
) F9 `$ T. ?9 z) F我用餐桌上的小瓶比喻成氣缸,給他講,* k5 V) E, w/ l- w I4 J7 Q- A; H2 f1 r
氣缸里面有活塞,活塞上面有壓縮空氣,下面沒有,這個你知道不,4 G- Q E" p5 o/ z' {: h2 n* |
T說他不知道,$ M; a% g$ c/ q {% {: N' C( A
我說如果你以前不知道,那么現(xiàn)在知道了就好了。4 s2 P4 T" Y6 _8 o d/ l! j3 J3 Q
不然這個常識性問題,如果在現(xiàn)場如果被人問住了,很郁悶的,
) u: Y2 b- B2 ^2 Y* H2 |# \( m你不要達到那個樣子才好。
% g6 N+ I) {- o% b% r- C- d# A% h' o4 h5 i& M. x6 q8 S
我說我在現(xiàn)場遇到過挑刺的人,拿一個問題問我,我不知道,
5 e* E3 S; [+ _* z B6 g% ~對方就問我是不是搞機械的,我說是,
8 d" K9 t/ y" {% H5 z- O0 Q對方就說那你為什么不會,我說我機械里面的專業(yè)知識也分好多方向的,: s( A! C7 ^' p# ^0 ?
對方就說這只是個常識性問題,你怎么不會。
1 i7 V* v; l# S( o1 V4 X遇到這樣事真tm郁悶,但是就有這樣人存在。+ v: G U) }9 s% G- I4 O9 I! n
拿著自己知道的知識去貶低對方的不知道,其實是件不好的事情。
2 J, j& f0 |2 F
8 N9 y9 H4 E4 F3 g& g$ X D我接著說,有一次我被安排了一個任務(wù),$ S/ x" e: }$ O& H: t; x
活塞只有下部有活塞桿,需要將活塞上部也加一個活塞桿,讓我來做。% M3 E: L3 f1 b j2 ]3 Y1 y0 @
這個好改,就是給上面加一根桿而已,我用CAD畫了一陣子就完成了,$ e# {% Z. T; H7 W
并且我考慮到了,下面桿需要受壓力所以較粗,上面桿只是導(dǎo)向而不受力所以可以細(xì)一些。: u, ~: i3 d! r1 j! E+ X
上面桿伸出氣缸蓋的一段,我給加了一個外罩。然后把圖紙打印出來交給上司。
0 N( V' w1 z4 S4 ~! j; w% e+ K3 ~+ Q0 X" V
結(jié)果上司說,活塞上表面加了活塞桿之后空氣壓住的受力面積會變小,
; E& {2 R' [' W- i. x4 k如果想要獲得相同的壓力,就需要調(diào)高氣體壓強,問我有沒有校核壓力," m( u& c9 ?& ^) M8 {$ Y D- @5 C# r
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只得硬著頭皮說,沒有。/ M l4 l9 ~0 _3 j5 @8 i6 K
上司說,只會畫圖的設(shè)計者是不需要的,
0 o: M S- T. Z8 ^3 F; C必須重新計算壓力,如果壓力較大超過了氣源壓力,還要想辦法才行,) y. p5 p; j1 \
于是我又灰溜溜地回去計算。
6 ^! C5 o& [5 o4 c+ J
( q; M4 p5 }7 L) s我講自己的故事,是希望他們倆遇到類似的事多做一步,別像我一樣挨說。2 w. T3 Y/ b8 f6 l4 X
不過這點兒事Y很快聽懂了,我給T桑還得解釋壓力關(guān)系,拿著胡椒瓶子比劃了半天他才懂。
& K4 T! w4 q. A9 D' Z! O9 U, x) q) n講完這些東西,看看表都十一點多了,收拾收拾,AA付款走人。( X( ^& }& q: C7 }! n
今天最初是打算要講蓄能器容積計算的,結(jié)果只介紹了基礎(chǔ)公式,其他的只能下次了。! A- ~0 a8 }% \! |4 h+ s1 k
5 Y# N- w$ b, ]' C6 i+ `% V( Q2 G! N
Summary by子子 @ 中國機械論壇4 O6 l. e( f S1 X$ {% }/ C
回家后我還在想,回憶今天的過程。
% G" A: q; E3 g3 o! j1 q8 |7 d' G+ d一開始我給T桑介紹氣體公式,談話進行得挺順利的,
/ Y) b4 ~" ~5 z. @6 c我說什么他就認(rèn)真聽,他聽不懂我就給他細(xì)細(xì)地講,
% q& c- Z) Y% P8 @8 p然后一步一步地講,談話的互相也比較順暢。/ J. w2 `1 X8 O
我在這邊講課的時候,Y只是在旁邊玩手機而不聽聽。+ U7 h6 A+ {0 W8 e! u
后來我想讓Y也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就把他也扯進來,# ], ], Q, ^0 L( s3 t
結(jié)果他卻問了一個麻煩并且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和兩個空想的問題,影響談話的進展。
3 ]# x/ y7 @) ~/ t9 o7 B) n5 M7 a, ^' B8 J/ O# {$ I2 H
我最后好不容易把內(nèi)容講完,
) C& F, R3 x2 @7 X u" I7 Q- l( t之后T桑的感受是,對我說“這次學(xué)了不少東西記了不少東西非常感謝”,+ F+ J/ M+ p" z4 n+ z
而Y的感受是“沒想到日本人居然不知道氣體壓縮的計算公式”。
2 V7 X& I5 t3 S. C6 |) n用思維方向來說就是,' I8 Q: I6 Y* n' j; v& }+ H
T桑的著眼點是往筐里攬了多少菜,
, n: _) |0 [3 v4 SY的著眼點是對方有哪些地方較差。/ g' I8 ~8 c. K
最后,各人的收獲也就不盡相同。# Z* G9 M) ^+ e8 g" v8 B
& Y) m0 V a. s. _7 Y4 W0 ~拋開國界的問題,從中感受到的是:8 _1 C7 r+ m- c
“思維方向”,或者說第五部里面提到“心理架勢”的差異,或許是會影響我們的收獲的," y( d% S7 B9 R( `& }
我們大家在工作中也許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與場景,( z! D! T' {) B: M$ V2 `
到時候如果斟酌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向和表達方式,或許會使我們學(xué)到更多東西。
, K# h X- I7 k
& Y) v7 A7 R, S% G以上4 Q7 }& j7 h" K0 i$ }' G5 f1 ]
& T6 p) U: L- W9 @# wby 子子' z3 A2 Y. V& U W# @9 y
* q/ f( q( J& ?謝謝大家的閱讀
+ U& B9 d* ]1 S# ^% G9 ^* W4 R; m! [* F: L7 i% {) G
|